林絳玉和林黛玉都是去過莊子里小住過的人,對這些田園的生活已經不感到陌生。
裴轍則是從小就跟著母親一起去莊子里,到了林黛玉的莊子,只覺得很親切。
正值夏天,進入莊子的主路兩旁是已經掛了穗的水稻,主路寬敞平坦。
仿佛每個莊子的入口處,都會有一棵上百年的老古樹,樹冠如傘,老者們在老樹下坐著小馬扎納涼,一邊搖著扇子,一邊閑話家常。三五成群的小孩們在旁邊嬉鬧,不時發出歡暢的笑聲。
見到賈滟等人的馬車進村,嬉鬧的小孩們停了下來,眨巴著眼睛好奇地盯著。
老者們停止了談笑,路邊的莊稼人們也停下勞作,看著馬車進莊。
他們都很好奇這個莊子的新主人會是什么樣的人,會是個善良厚道的人家嗎?每逢天災,會體諒村民,免除他們的佃租嗎?
因為竹青已經到莊子里打點過,村民們心里雖然好奇,但并不去打擾他們,只遠遠地看著。
賈滟和兩個玉兒同一輛馬車。
林黛玉撩起馬車的簾子,遠遠地看著那些村民。
林絳玉湊過去,跟姐姐一起看,感嘆著說道:“他們看上去跟城里的人是那么不一樣。”
三歲多的小孩記憶就跟金魚似的,林絳玉記得自己去過莊子玩,記得的都是跟裴轍一起的記憶,上山捉鳥,下河摸魚,十分快樂。
至于莊子里的人言行如何,裝束如何,那不是一個三歲小孩會留意的事情。
時間一晃,兩年多過去。
五歲的林絳玉已經開始通過人的言行舉止和穿著來觀察他們。
“那當然不一樣啊。莊子里的人都是村民,以種田為生的。”
跟弟弟不一樣,陶然山莊小住的那幾天生活,林黛玉記憶猶新。她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個朋友叫春蘭,是陶然山莊的一個小女孩,很活潑很有生命力,跟榮國府的姐姐妹妹們都不一樣。
在不羨園西書房的案桌上,擺放著一只竹篾編成的八哥。
就是因為那只八哥,林黛玉回揚州后才會想著要養一只八哥。
裴轍知道林黛玉想養一只能說話的八哥,回揚州后,就讓父親把自己養在府里的八哥送去了林黛玉。
兩只八哥,從揚州的閑云閣,到京都的不羨園,都一直陪著林黛玉。
林黛玉每次看書累了,一擡眼就能看到書桌上和走廊上的八哥。
不知道曾經的小玩伴,如今怎樣了?
林黛玉想起春蘭,回頭看向賈滟。
賈滟仿佛心有所感,杏眼含笑,溫聲說道:“你若想知道陶然山莊的事情,等裴五嬸嬸從揚州回來,我請她到家里來玩。”
林黛玉一怔,隨即笑著點頭。
“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