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春節剛過,或許是人大出版社想要跟林翰打好關系,將后面一本書也收入到自己出版社旗下,所以稿費的結算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茶社內,人大出版社的副總趙明坐在藤椅旁,他將一張紙遞過來給林翰跟陳佳璇,笑著說道:“小林啊,我們1月份的銷量統計出來了,雖然還有部分資金沒有回籠,可我們決定提前將稿費顛覆給你們。春節前實在來不及,現在應該還來得及吧?”
“趙總,你說這話就太客氣了,我跟你們出版社合作非常舒服。”
一般來說,稿費的結算都不會太快,因為全國上上下下那么多銷售點的情況不一樣,至今具體數字都還沒有統計完成。
陳佳璇認真打量了一下上面的銷售數字,她其實對這些數字已經了解過,現在只是算復核一下。
1月份《我,機器人》開始銷售,實體書店還有三大網絡銷售商一起發威,總銷量超過了48萬冊,電子版銷量21萬冊。
小說的爆發力并不夠強,但勝在足夠穩定,2月份現在依然頑強的停留在銷售榜末尾,可跟它一起上架的其余書都基本上完成了書店一月游的任務。
后勁是比較關鍵的問題,林翰時不時折騰出一點新聞來,而《我,機器人》的口碑也在慢慢發酵,現在總銷量已經有62萬冊了,異常堅定的朝著百萬銷量前進。
林翰跟陳佳璇只是在想那個時刻什么時候來,5月還是6月?因為等英文版跟西班牙文版的小說出版之后,肯定會帶動國內中文版的銷量。
讀者有時候并不知道看什么書,一些新聞的出現就會幫他們進行選擇,在很多人眼中能出版英文版的書,那肯定是好書,所以不管是跟風還是怎樣,都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48萬冊實體書按照他們定下來的階梯狀版稅的話,享受的就是10%的版稅,而一本書售價30塊錢,也就是說林翰可以從實體書的銷售中拿到144萬人民幣的稅前收入。
這個收入對于普通人而言,是非常高的了,表面上看就用了兩個月時間拿到144萬的錢。
可對于一名作家來說,這個收入甚至連作家富豪榜前五十都排不上,別人書賣得好,還有版權賣,自然而然的領先。
至于那邊的21萬電子銷量的話,按照網站跟出版社分成3:7來看,售價5人民幣的電子書林翰只能拿到7萬5左右,跟實體版比起來聊勝于無。
這主要就是價格便宜了,而且分成比例太低,先跟網站分,再跟出版社分,最后到林翰手中就只有售價的7%左右。
這也是他為什么選擇直接將英文版小說發布在亞馬遜上面一樣,《i,robot》可以拿到70%的銷售分成。
7%跟70%差距多少?只要眼睛沒瞎的人都能看出來,減少出版社的吸血就能提高如此多的收益。
言歸正傳,林翰看到自己稅前151.5萬人民幣的收入之后,忍不住挑了挑眉毛,他笑著說道:“看來光是憑借這一本書,我就能在燕京城內買房子了。”
銷售第一個月錢是最多的,后面幾個月會呈現出遞減的局面,可幾十萬還是會有的,月收入幾十萬人民幣是林翰之前怎么都不可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