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從地球帶水稻火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國航天局跟nasa都同時報道了火星上面其實是有水存在的!不僅是存在于兩極的冰,還有在暖季節時會出現的、流動的液體水!
當然,想要合理利用這些水資源非常困難,火星乍一看就像是紅色的大沙漠,可它的泥土卻非常濕潤,包含有60%左右的水分,地表下面甚至可以挖掘到冰,水資源豐富,需要大量人力和能源去開采跟挖掘。”
林翰提出了在火星上面的各種困難,然后又說出解決方法以及可行性,既然這些問題都能夠克服,那自然而然的可以去火星殖民!
日本東京大學杉本太郎聽得非常仔細,他起初有些生氣,認為這是主辦方刻意忽略、看輕自己,原本他打算演講結束之后就對著采訪的記者批評一下主辦方。
現在他完全沒有了這個心思,深入淺出的講解非常容易懂,他開始琢磨起來這位作家到底叫什么名字,有沒有日文版的小說可以閱讀。
說不定閱讀一下他的小說,能給自己增加點靈感。
宇宙研究機構主任村山慶默默的拿出手機拍了翰的照片,他用日式英語跟身邊的美國科學家愛德華-特霍夫特低聲交流著,“我覺得這個演講還不錯,尤其是對一名科幻作家來說。”
“還行吧,我看過他上一本小說,寫機器人的。”
這下輪到周圍的人驚訝了,愛德華-特霍夫特在業內也算是一個知名人士,有不小的聲望,每天處理研究的東西、學習、生活都覺得時間不夠,這下還有時間來看小說?
“我兒子推薦看的,寫得很精彩,據說現在他們斯坦福那邊機器人研究室人手一本。”愛德華低聲說著,他只是沒想到作者如此年輕,如果不是剛剛介紹說到是本人,他還以為《我,機器人》的作者是一名中年人。
這群人竊竊私語著,他們大多數的研究范疇都跟火星項目有過一點點接觸,畢竟火星項目也要有其余技術的支持。
林翰說完這么大一堆話之后,就擰開瓶蓋喝了一口水,他趁機看看手表的時間,不知不覺中兩個小時居然這么快就過去。
他自己都忍不住吃了一驚,剛好存活基本上都講完,現在他開始收尾工作了,“讓火星更像地球,重新改造整個星球是最終目的,這聽起來有些過于狂妄,但我們已經擁有所有需要的科技。
我期待人類殖民火星的那一天到來,不希望是因為地球環境而不得不這么做,而是希望科技水平自然而然的成形后才去火星,而那一天就在不遠的將來!
謝謝大家”
掌聲雷動,后排的學生們意猶未盡的站起身來,拼命的鼓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許林翰講得內容并不是最高深最先進的,但他穿插在里面的風趣幽默是老古板教授們不具備的東西,很貼近年輕人思維。
科普作家協會的那幾人不得不跟隨大流裝模作樣的微笑鼓掌,只是那僵尸般的笑容讓李文淵覺得非常節氣。
前排的科學家以及嘉賓、教授們也都站起來為林翰這位科幻作家精彩的演講鼓掌,救火隊員能當到這個份上,也太不容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