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銷售成績出來之后,那些叫囂著林翰科幻小說會水土不服的人立馬銷聲匿跡,順便將自己發的帖子跟言論刪除掉,仿佛根本沒有出現過一般。
他的這些小說不光是適應了網絡這塊土壤,甚至還在上面生根發芽,吸引到許多人回歸到科幻小說里面來。
對于一些成年人來講,科幻小說是他們學生時代的一抹回憶,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之后,看的書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他們更加喜歡歷史軍事或者仙俠之類的小說。
當《侏羅紀公園》與《三體》等書聯袂闖入他們的視線之時,這種被遺忘在青春里面的記憶重新浮現出來。
還是同樣的味道,還是同樣的配方,這一看便是入迷了。
許多人甚至在別的書籍讀者群里面開始推薦起來,看小說的人大多長期書荒,如今這些書倒是能解解饑渴,足質足量的精神食糧讓他們可以悠然的慢慢閱讀下去。
這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類人,他們通過這幾部科幻小說找到了來自青春時代的自己,甚至還有些人在看過了林翰的這幾部電子書之后萌生出收藏實體版的想法,并且付出了行動。
林翰的科幻作品在一天時間里面銷售額達到了20萬人民幣,就連那些短篇小說都有不少簇擁者,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
在這些小說的書評區內,關于劇情的討論非常多,一些打廣告的帖子就被管理們及時刪除,臥虎藏龍的讀者多了去了,原本在豆瓣讀書上面的那些書評分析貼就足夠完善,可知識面廣博的讀者依然有非常多新鮮的見解。
同時翰林院論壇也在盡量招新納賢,作為一個讀者自發運營的論壇,這里已經成了林翰讀者的根據地,每次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來還沒有哪個作家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讀者不求回報的支持著林翰,這些骨干支撐起了整個論壇,讓慕名而來的吃瓜群眾們感覺像是回到了家一樣。
林翰的小說銷售勢頭都還非常不錯,盡管新書還沒有出來,但他小說的長線銷售能力著實恐怖,年初的《我,機器人》至今還能在實體書月銷售榜前五十晃蕩,承受住一波又一波的新書沖擊。
一本本同期的小說都已經跌出排行榜外面,可他之前發售的小說就像大海里面的扁舟,隨波蕩漾,但就是不會下沉到海底。
沉迷碼字,日漸消瘦。
伴隨著音響里面舒緩的音樂,林翰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新書上面,雙手如同穿花蝴蝶一般在鍵盤上面飛舞著。
來自班得瑞的音樂讓林翰如同置身在阿爾卑斯山林之中,采集自然的聲音,每一聲蟲鳴鳥叫,每一縷流水淙淙都讓人放松緊繃的神經。
雖然關于班得瑞有些爭議,可林翰并不想理會那些東西,音樂這種東西自己喜歡就好。
正當他寫得正開心的時候,手機的微信提醒卻悄然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