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的前期準備基本上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現在擺在林翰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拉贊助。
之前《火星救援》的全球票房分紅已經陸續到位,這幾千萬人民幣可以說是解了林翰的燃眉之急!
但只要劇組開始運轉,那花錢就如同流水一般,《長生不死》的分紅還得等幾個月,特效公司那邊的第一筆款就要開始支付了。
劇組其實很缺錢,而且現在贊助商一個影子都沒有,按照林翰的計劃,這些廣告植入可是能解決不少資金問題的。
植入廣告是商業電影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林翰也不會傻傻的去拒絕,只要植入的方式跟電影場景貼合,不至于硬生生的尷尬植入,那就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反正尼奧等人也需要帶墨鏡,與其劇組自己花錢購買,倒不如找一家廣告贊助商,既可以拿到免費的墨鏡,還能賺一波廣告費,這有什么關系呢?
林翰并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人,自己并不需要喪心病狂的植入,這些品牌也有自己的擔心。
在過去幾年里面,電影市場變得紅紅火火起來,廣告植入變成了值得談論的話題,當《非誠勿擾2》用20個廣告換來6000萬人民幣時,當《私人訂制》變成《廣告定制》時,當《小時代》這種ppt電影狂賺數億時,這個詞語就在網絡上面火爆起來。
只不過,有很多品牌不顧電影內容是否跟自身形象吻合,也不管植入是否突兀影響觀看體驗,只是一味的任性植入導致最后人財兩空!
廣告植入,有時候讓觀眾覺得自己花錢上電影院卻變在看拙劣的廣告,有時候,卻讓觀眾覺得感覺良好,所以廣告植入并不是一件徹底的壞事,最關鍵的是導演到底做的好不好。
業界有一句調侃的話語,究竟是在廣告里加電影,還是在電影里加廣告?
如何做到品牌與電影質量的雙贏,能讓觀眾們待見,這可是一門新學問。
但凡成功植入的案例并且不讓觀眾產生反感情緒的,一般都為隨戲而入的軟性移植。也就是不突兀的硬性出現,而是通過創意性的設定,符合自身產品氣質定位,并且能夠有效的跟劇情、演員,甚至是觀眾進行有效互動。
這一方面考驗著制片方的策劃創意智慧,另外一方面也對品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林翰見過最恐怖的廣告植入要屬伊利跟蒙牛了,它們兩家企業財大氣粗,各自在好萊塢大片里面投放廣告,各種鏡頭強行植入,看得觀眾尷尬癌都要犯了。
由于銀河電影公司才創立不久,整個公司里面明白廣告招商這方面事情的人并不多,所以林翰倒是想要招聘幾個商業拓展團隊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讓苗宏帶隊,一群人摸著石頭過河!
苗宏曾經是索尼影業北美區總裁,他那時手底下有團隊專門負責影片的廣告植入問題,所以需要他親自過問的時候根本沒有,最多是詢問一下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