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燕京街頭不知道什么時候多出了一個電話亭樣的東西,引得眾人駐足停留,上面“朗讀亭”大大三個字讓人摸不著頭腦。
3米高、占地約2平米的亭子外表看起來古樸別致,比普通電話亭略大一些。
只不過里面的裝扮卻并不一樣,內部裝有兩個專業的攝像機以及一套完整的錄音設備,朗讀者只需要對著圓形的麥克風念自己準備的內容,亭子外面的制作人員可以遙控霧化設備,將朗讀亭的玻璃調整為毛玻璃的狀態,保證朗讀者可以不受干擾的釋放情緒、忘我朗讀!
燕京國家圖書館門口,很多人都躍躍欲試,但卻又有點害羞,所以圍觀的人比進去朗讀的人要多得多。
工作人員并沒有透露這究竟是為了那個節目做準備的,一切看起來都有些神秘,但旁邊停靠的幾輛車上cctv的標志卻暴露了他們的身份。
……
《朗讀者》的錄制地點并不是在中央電視臺內部,而是在南六還外的大興區,一個租來的演播廳,非常的偏遠!
從林翰別墅出發,高速路上不堵車也要開一個多小時,林翰到那兒一看,周圍全是工廠的廠房,演播廳旁邊倒是有兩家經濟型的酒店,開在同一棟樓里面,共用一個服務臺,左邊是莫泰,右邊是如家。
不僅來錄節目的嘉賓都住在這里,節目組的編導攝像們也都在,幸虧林翰家就在燕京,不然他也要住在如此偏僻的地方。
“條件看起來有點艱苦啊!”
林翰忍不住感嘆著說道,怎么說也是要上央視一套的節目,而且還是董卿擔任制作人,怎么就不找個條件好點的地方呢?
難道電視臺內部對這個節目其實并不看好?
節目組請的每個嘉賓都有一個專門的內容編導從頭到尾跟著,負責接待林翰的是一位八五后的小王編導,剛滿30歲,可是在電視臺已經算是老前輩了。
“林老師您可算是來了,我還以為您找不到地點呢!”王思遠很是客氣的說道,他指了指旁邊的嘉賓休息室說道:“因為是第一期節目,所以咱們下午先彩排一下,晚上等觀眾到了之后再進行錄制。您的書準備好了嗎?”
林翰拍了拍自己的單肩包,笑著回答道:“帶來了,也給你帶了一本《三體》,我看你之前在朋友圈里面說過。”
王思遠有些驚喜的接過這本簽名書,他完全沒料想到林翰竟然還會給自己帶禮物來,細心體貼到這個程度!
“謝謝林老師,我今晚估計又要再看一次《三體》了!”
“沒事兒,我家里什么沒有,就是書多。”林翰之前加了王思遠的微信,他來錄制節目什么的也沒想過帶助理,自己一個人樂得輕松,反正這么偏僻的地方應該也沒人來圍他。
如獲珍寶般的將《三體》抱在懷里,王思遠在電梯里面感慨著說道:“要是您在節目上朗讀一段《三體》就好了,或者說《盜夢空間》也行啊!”
林翰沉聲說道:“哪有朗讀推薦自己作品的,你們邀請到的作家有推薦自己的嗎?”
“這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