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不亮”是馮星河在翰林院的用戶名,他仗著職務之便搶先看到了本期的《幻想時代》。
這算是作為印刷廠員工為數不多的福利了,至少家里的掛歷、圖書從來都不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缺少的,都可以去找車間那邊溝通一下。
畢竟任何流水線都可能出現“殘缺品”,這是每一家印刷廠都會出現的情況,只要不一口氣把幾十本、幾百本書拿出去賣掉就行!
馮星河算是國內最先接觸到科幻的那批讀者,他八六年考上大學,伴隨著中國科幻文學一路成長,見證了一名又一名的科幻作家崛起。
只不過因為國內的作品實在太少了,馮星河又自己捧著英漢字典慢慢啃著國外的作品,這樣一直持續到林翰那部《我,機器人》誕生!
機器人三大定律仿佛火山在他腦袋里面爆發,直接讓這位老牌的科幻讀者懵了。
四十多歲的人了,如饑似渴的抓住一切機會閱讀著林翰的作品,甚至還學著年輕人一樣,打入到翰林院內部,就為了能找到志同道合可以討論劇情的人。
雖然有很多人抨擊林翰總是不寫中國背景的科幻小說,但馮星河卻覺得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凡爾納作為法國人,可他筆下的主角很多都是美國人,也沒見法國人追著罵。
更何況寫國內背景的作品很容易觸碰到地雷跟敏感區域,還是寫國外省事兒一些,看的是主角冒險的過程,又不是看主角究竟是什么人。
現在看到網友們這么熱情的回復之后,馮星河也忍不住沉思起來,雙手從鍵盤上放下來,將旁邊那本雜志拿在手中。
《幻想時代》一直以來的質量都非常不錯,每一期總會有那么幾篇讓人驚艷的小說。
雖然不可能每本書都能跟林翰的作品相比,但比起前些年科幻小說凋零的場面相比,越來越多的作家加入到科幻領域!
拿到書的第一件事兒,當然就是閱讀《2001:太空漫游》,只不過馮星河卻有些被林翰新書的第一章弄得糊涂了。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之后,就在自己那個帖子里面打字說道:“或許大家看到林翰新書的時候都會比較驚訝,因為這開頭部分的科幻內容少得可憐,更像是在描繪一部人類始祖的進化史。大神就是任性,如果換個作者寫的話,我估計沒那么好的耐心等待劇情發展!”
如果把《2001:太空漫游》比作是一首樂曲的話,那么眼前公布在雜志上面的內容就是第一樂章,非洲的史前猿人在神秘的黑色巨石面前學會了如何將骨頭當做武器,從而發明出最早的工具來!
毫無疑問,從天而降的神秘黑石就是具有科幻的部分,這顯然是出自智能生物之手。
故事并沒有交代后續的內容,馮星河看得心里直癢癢,這神秘的黑色石板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啟發猿人的智慧,究竟是什么人送到地球上面來的,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在他腦海里面冒了出來,可是沒人能幫他解答!
因為翰林院論壇上面超過9%的網友根本都還沒看到《2001:太空漫游》的廬山真面目。
更何況,就算他們看到了又能怎么樣?
還不是只有跟馮星河這樣滿肚子疑惑,畢竟后面的內容都是秘密。
除非!
馮星河眼睛一亮,除非能聯系到太空站里面的航天員,他們攜帶了一本書上去,肯定知道后續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