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凡目中精芒一閃,答道:“是,弟子明白。”
蘇茹走后,白凡暗自沉吟起來,流波山上有夔牛,是鬼王完成四靈血陣必須封印的四大神獸之一,對此,他并不想阻止,因為四靈血陣中的血修羅出世,亦是他所期盼。
所以此行,大概也就是跟著正道之人去打個醬油罷了,應當是沒有多大懸念的,一念及此,白凡便將此事放下,回到屋內,開始修煉。
修仙之道,在于日積月累,并非只有長時間的閉死關才能修行,沒有閑暇,只要不在危險之中,皆是修煉的時間。
由是他晉升上清境后,雖然一直耽擱于七脈會武和萬蝠古窟之事,卻也在太極玄清道上晉級了三個小境界,達到上清三重了。
上清境總共九層,這個速度比之他當初在玉清境的速度還要恐怖,不過其中卻有‘天書第一卷’的許多功勞,不足為外人道也。
十余日后,龍首峰、大竹峰、小竹峰三脈弟子,在蒼松道人、田不易和水月三大首座的帶領下,在青云山下云集,隨后架起五顏六色的遁光,向著東海方向御空飛馳而去。
………………………
東海流波山,入海七千里,是這世間極東之處,更遠處便是茫茫大海,茫無邊際。
這里偏僻之極,原本自然是渺無人煙,不料最近,魔教人士忽然從各地冒出,數日間便有數十個修真門派被魔教所滅,一時天下震動。魔教八百年后重新崛起,聲勢大盛。
正道中以青云門、天音寺、焚香谷為首的諸大門派,自不會坐視不管,便以三大門派為主,派出門下精英弟子,以修行高深的長老帶領,浩浩蕩蕩前往東海流波山。一路之上,更有許多正派之士加入,意圖掃清妖人,為天下蒼生造福。
白凡自是知道事因全由鬼王而起,目的便是神獸夔牛。
夔牛在古籍“山海經”中有記載,第九卷大荒東經曰:東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此神獸在上古之時,為一通天大妖,罕有敵手,至于此界流波山上的那只,白凡猜測或有上古夔牛的血脈,但絕非純源,否則別說鬼王一干人,就算正魔兩道攜手,也動不了人家一根牛毛。
自東海之濱出海,十余艘大船,迎風逐浪,載著數百名正道弟子向著流波山而去,在高天俯視,一簇簇船帆,像一束束雪白的花朵在藍天下閃光。
之所以坐船,而不是御器飛行,是因為正道人士人數眾多,修為又參差不齊,此去七千里,茫茫大海中,中途若尋不到落腳之地,只怕一些修為相對粗淺一些的弟子,便只能墜入海中了。
青云門三脈弟子共乘了兩條船,大竹峰一脈總共不過十余人,所以便與小竹峰的女弟子們擠在了一條船上,入眼處,盡是鶯鶯燕燕,暖香玉語懷抱,正常男子到了此處,只怕早已魂不守舍。
可惜,世上總有些不懂風情的人在,比如此刻并排佇立在船頭的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