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秦華,他現在搞的遙控機甲就已經有了雛形,差不多就能進入測試階段,等到有關部門測試驗收后,可能貓頭兔機甲還會多出一批新型號。
從目前秦華每天提交的數據來看,這種遙控機甲跟載人機甲的造型有很大不同之處,遙控機甲在去掉了駕駛艙后,整個機甲體型就縮水了許多,從將近3米高的個頭變成了只有2米左右。
除此之外,遙控機甲整體顯得特別的苗條妖嬈,從原本厚重結實的重工業作品,變成了充滿流線型的未來設計,看起來更顯一只雙足直立的貓型機甲。
這只能說屬于秦華個人的藝術興趣,卻也讓機甲美觀了許多,減輕了作為殺戮兵器的感覺。
不過遙控機甲的武器裝備卻沒有減弱,反倒增加了不少高端科技武器上去,就連電源也準備使用小型核裂變反應堆,只不過暫時沒有找到足夠小的反應堆能源而已。
如果實現了核反應堆能源,然后再加上智能AI系統,那就可以讓它一直處于激活狀態,沒被摧毀都不會停止工作。
不只是秦華在忙自己的事情,其他人也都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確定了不同的研發項目。
對于這種情況,李茂業非常理解,他現在除了有非常緊急的事情之外,不會打斷他們的研發工作。
“人造器官這個項目可以用你們空余的時間去搞,每個人選擇一個研究課題,然后把研究計劃做一下,提交給謝助理記錄保存!”
李茂業也不打算馬上把東西搞出來,但還是得讓他們參與進來,如能夠像趙白兵他們那樣積極就好了。
他自身也有不少任務要做,那就是控制球的小型化和量產化,以及研發能夠自動給病人植入控制球的手術機器。
“在沒有高超經驗技巧的醫生,恐怕很難能給病人進行神經細胞駁接手術,得要想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在李茂業思考如何實現人造器官,使得機械永生能夠成為現實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白頭鷹也在搞類似的研究。
其實早在冷戰時期,他們就開始著手進行有關機械士兵的研究,甚至還搞了一些人體試驗,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如今市面上高端科技義肢技術,有不少就是當年白頭鷹在跟紅色毛熊競爭時,搞出來的科技成果。
白頭鷹軍方專家還為此寫了一份研究報告,他們認為,最遲會在2040年就能制造出類似電影《機械戰警》的半機械人士兵,全身上下都是金屬制造,唯有大腦還有生物組織存在。
到那時候,只有戰斗死亡的士兵,沒有傷殘的士兵!
即便這種做法爭議很大,可能會引起法律和道德方面的問題,但是科技的進步必定無法阻擋,大家都只能想辦法去適應因此導致的社會變化。
只是這種變化來得比較快,還沒等他們做好準備,似乎馬上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