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不快但是載的重,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李茂業對身邊的陳總工說道。
這位項目負責人點了點頭,他們現在站在新翻修的大廠房門口,在這里除了有關部門派來的工程兵外,就是來來往往的小助手機器人,顯得這個地方極其熱鬧。
其中還夾雜著不少工程機甲,這種機甲跟民用機甲不同,但也不是用來戰斗使用的,而是專門負責建造高科技生產基地的專用機甲。
它們的駕駛員是經驗老道的工程兵,可以在規定時間里按照設計要求,把制造飛機的廠房給建造出來。
其實這種工程機甲的概念跟民用機甲差不多,不過它們卻比民用機甲昂貴多了,甚至比戰斗用的貓頭兔機甲也要貴許多,在生產制造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陳總工做事當然不像李茂業那么隨意,他作為項目負責人,當然得要把所有事情都盯緊,這個無人機空母項目雖然是喵星實驗室的研發成功,或者干脆說是李茂業個人的惡趣味,可是當國家打算要認真對待時,那就不是喵星集團一家私企的事情了。
現在無人機空母有了一個純數字編號的工程名稱,除此外它還被稱為“飛天貓堡”,這是設計者李院士的叫法,即使沒人喜歡可是對此卻毫無辦法。
陳總工其實早就聽人說起過李茂業的外號叫“貓神”,沒想到竟然是如此喜歡貓的一個人,更沒想到真人看起來會如此年輕,比實際年齡還有小許多的樣子。
他對這位最年輕的兔科院工程院士挺好奇的,不僅因為臺面上的各種黑科技讓人感到驚訝,而是首次看到飛天貓大型運輸機時,頓時覺得能設計出這種飛機的人肯定沒學好美術。
“一點美感都沒有,完全不想上去!”陳總工當時心想。
然后再次看到“飛天貓堡”時,他再次遭受了審美重擊,于是來到實驗室的當天就提出要做吹風實驗,萬一這東西的氣動效果太差,那他就可以推倒重新設計了。
所有飛機設計師都知道,對飛機來說,顏值越高戰斗力越強!
要是讓他來設計的話,肯定不會把無人機空母設計成土肥圓的樣子,而是得要有流線型的修長體態,宛如大天鵝一般翱翔在空中。
可是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飛天貓堡這種丑出了風格的設計竟然通過了測試,不過這其實很符合科學原理,畢竟是只要力氣夠大磚頭都能飛上天!
靠著四臺強力的電動機,飛天貓堡不僅能飛起來,而且載重量比現有的大運輸機都多,而且飛行過程異常平穩可靠,很適合無人機的投放和回收。
看到這種情形,大家總算明白了一點,所謂流線型機身是為了遷就發動機性能的設計,如果其他需求壓倒速度要求,并且發動機給力的話,那么過去的設計思路恐怕就得推倒重來了。
至少在這種慢速電動螺旋槳的大飛機上,就不應當堅持原本的圓柱狀機身的設計了,而且李院士的設計非常完美的發揮出了性能,讓此類飛機都很好的實現了自身用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