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幫我搞些量子技術資料過來!”
經過幾天時間研究,李茂業發現系統數據庫里面的量子計算機太難制造了,就算拼了老命去搞也得幾十年才有希望弄出來。
于是只能自己想辦法,依靠當前相關技術來設計量子計算機,反正能用就行,性能差點也不會影響蜂后智能網絡的效果。
當李茂業的這個要求提出后,有關部門馬上行動起來,并且對此深感興奮不已。
“大佬終于有興趣研發量子計算機了嗎?”
“真的好想早點用上量子計算機,那樣的電腦肯定不會卡頓了吧!”
“就算量子計算機搞出來了,至少也得等好多年才能進入民用市場吧?”
“放心,貓神出手了,用不了多久就能把它變成大白菜一樣普遍!”
當得知光頭大佬的意圖后,大家忍不住議論紛紛起來,不停的暢想未來在量子計算機的改變下,生活會變得有多么便利。
畢竟量子計算機個概念早就炒得普通人都能說上一些,更不用說他們這些科技領域的精英,更是明白量子計算機的研發過程有多么困難。
在幾年前,谷歌公司就宣稱其開發出一款54量子比特數的超導量子芯片“Sycamore”,然后基于該量子芯片搭建了一臺量子計算機,只需200秒就能對53比特、20深度的電路采樣一百萬次!
這個數值結果遠超當時最強的超級計算機Summit許多倍,因為讓這臺經典計算機來運算大概需要一萬年時間!
于是谷歌宣稱他們率先實現了“量子霸權”,可是四五年時間過去了,至今都還沒有聽說谷歌或其他人研發出真正能夠使用的量子計算機。
可見這其中還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解決。
李茂業若是知道這些人的想法,恐怕會有些不以為然,再難的技術也能用CVI系統來推演解決,問題在于需要花多少時間而已。
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所以他才會向外部尋找技術資料,否則他自個都能推演模擬,然后根據推演設計出制造方案。
這件事情需要各方配合,所以根本就快不起來。
李茂業也沒有把所有精力放在這上面,反正智能機器人問題在有生之年都不會爆發,用不著那么急沖沖的去干。
反倒是無人機那邊的事情突然多起來了,成飛和沈飛的人談妥利益分配后,一起入駐到實驗室來研究無人子機的設計方案,然后通力合作進行修改調整。
據說這跟白象和巴巴羊的沖突有關,具體情況李茂業并不關心,他在意的是無人機測試結果如何。
測試報告說,無人機不僅最高速度達到了3馬赫,還利用隱身功能成功避開了各種雷達的探測,畢竟它的體積很小,加上自身隱形涂層的效果不俗,基本上敵人連它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已經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