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人類科技發展不可能那么快!”
李茂業很快就把喵星內部意見統一,按照他推測即便再過五十年,人類都無法制造出足夠數量的碳納米機器,用來滿足太空電梯的消耗。
人類對碳納米機器的需求會不斷提升,提供產能一直都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恐怕沒個幾十年時間做不到。
所以【地球大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手段,最終還是得要依靠它來把地球物資運送到太空。
至于地球上的人類乘客,還是得要通過火箭飛船的方式來上去,最舒適的當然還是太空飛船。
如果電推引擎給力的話,還是能做到科幻電影里讓人類直接飛上太空,可是引擎推力大小受限于能源功率,在沒有冷核聚變技術的前提下,即便李茂業再牛逼也做不到。
“除非跳過冷核聚變,直接上零點電池!”李茂業開始考慮這種做法的可行性,畢竟他是真的沒有冷核聚變技術資料,讓他從頭學起又太麻煩了。
已經在從頭學量子技術了,再來一個冷核聚變技術可吃不消,所以李茂業對跟核聚變有關的東西都不太感興趣。
有那種閑工夫還不如考慮如何加強人體素質,讓人類能夠承受超過50個G的加速度,然后直接坐【地球大炮】進入太空好了。
喵星實驗室就一直在搞這方面的研究,試圖用碳納米人造器官取代人類所有的器官,打造出類似“攻殼機動隊”里面的機械人,真正實現人機結合達到“機械永生”的終極目標。
到時候人類的身體只是一個電腦終端,成為容納人類靈魂信息的容器,即便是軀體被摧毀了也能通過備份重新復活,更不用說承受區區的【地球大炮】產生的加速度了。
本來大家對這個研發很有信心,畢竟碳納米機器實在太厲害了,一出來就解決了許多人造器官的難題,比如說心肝脾肺腎等五個人類重大臟器,讓不少人認為在2045年的時候絕對能實現“機械永生”!
可是很快研究組發現自己實在太樂觀,前面的成功是基于人類對五臟六腑研究多年,積攢了許多技術經驗,接下來對于人體干細胞的研究始終處于僵局。
目前還沒有靠譜的技術能夠將碳納米機器與干細胞結合,從而形成人體里面任意一種人造器官,并最終取代人類的血肉之軀成為靈魂的新載體。
“哪里會如此容易實現!”李茂業并不覺得意外,人類對自身的了解還是太少,需要更多時間來積攢經驗才能實現技術突破。
即便是泰坦星人也是經過了幾百年才初步實現長壽目標,也曾經朝著“機械永生”的方向試探過,最終選擇了“基因永生”途徑,卻也走過許多彎路踩過很多坑。
靈魂載體發生變化,自然也會影響到靈魂本身,人類改變生命形態后勢必要面對“我是誰”的問題,以及能否繼續向高層次進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