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人提出了“靈魂強度”的問題,認為大腦信息經過腦細胞再生繼承肯定有些許區別,如果再生之人原本就意志堅定,或許再生期間就能將缺失的信息自我修復,否則隨著再生次數增多,反而會磨滅原始版本的特征,最后變得渾渾噩噩仿佛墜入夢中之人。
“但是也會每次再生都增強個性特征,最后變成不可救藥的偏執狂!”李茂業表示道。
他認為科幻電影《第六日》里面,幕后黑手大老板經過多次大腦信息復制后,終于偏執得連自己的前身都無法容忍,非常干脆的干掉自己復制體。
總而言之,這是一種非常有可能實現的技術,即便目前看來未知數很多,風險也很大,卻是人類首次真正看到通往永生的道路。
其實還有另一種辦法,那就是現在正在實驗的賽博格技術,一只全身都被替換成人造器官的恒河猴子,雖然出了大腦還沒有被替換掉,但是能夠走到這一步也算驚世駭俗了。
在充滿未來科幻色彩的實驗室中,這只猴子新身軀被固定在支架上,它的外表仿真皮被扒拉開,露出里面的蛇形束狀肌肉,然后更里面的是人造骨架,各國活動關節做得很精細。
各種人造器官跟人類使用的差不多,除了小一號之外沒有任何區別,五臟六腑俱全,甚至還能消化有機物提供能量。
理論上它能夠為猴子提供生存能力,自然也能讓人類以機械之軀活下來。
至于猴子的大腦被完整取出來,浸泡在一個有機玻璃瓶里,瓶子里面裝的是白色碳納米機器血液,還不斷有細小的氣泡從瓶子口部刺入的細管道里排出,而瓶子中還有透明薄膜支撐著猴子大腦,里面有更加細小的金屬絲與腦部神經相連接。
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完一切檢查工作后,先讓手術機器人將猴子大腦從液體里取出,然后小心翼翼的放進早已準備好的機械頭顱里面,封裝完成通過測試后,再把猴子大腦安裝到賽博格化的猴子身體上。
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但是在場的人全神貫注的盯著各自負責的部分,仔細記錄下任何數據變化,然后分析其中微小的差異和影響,最后總結實驗報告形成文件。
李茂業當然不會關注這些細節問題,他只是每隔幾天過來詢問:“情況怎么樣?”
“目前狀況良好,存活時間已經超過以往實驗體,而且還恢復了實驗體本身的過往習慣……”年輕的研究員一邊說著,一邊在電腦屏幕上點擊了一下,操控機器人將一根香蕉送到實驗體的跟前。
只見那只恒河猴子靈活的操控著仿生軀體,從機器人手里搶走香蕉,蹦蹦跳跳的跑回自己的籠子里面,躲起來把香蕉啃得一干二凈,仿佛它吃起香蕉跟以前毫無區別似得。
“其實這些都是電子信號,包括他的嗅覺和味覺都是如此,不過我們很好的模擬了出來,至于能否跟實驗體以前完全一樣,那就不太清楚了。”
年輕的項目負責人如此說著,雖然他認為無法百分百模擬,但是卻能夠做得比猴子原來的五感更好,比如說通過調節芯片參數讓嗅覺和味覺更加靈敏,或者干脆鎖定某樣事物,讓它變得更加美味也好,變得更加惡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