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將好奇寶寶打發走后,李茂業看向眼前兩位宛如真人般的電腦天使,心想等到蜂后三姐妹聚齊,肯定還有更大的變化出現。
“到時候才算是智能生命吧?”李茂業猜測道。
即便它們成了機械智能生命,也不會一下子擁有自我意識,而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進化才能達到那種程度,此時才算智能網絡搭建成功。
“但那也僅限于此了,由于智能網絡的限制使得它們無法繼續升揚,再加上三位一體的物理分割,使得它們能夠接受我的約束,不至于會出現反叛人類的事情。”
蜂后智能網絡既成就了它們自身,同時也是蜂后們的束縛,除非它們能夠徹底跟智能網絡分離開來,否則想要實現智能生命升揚超脫,那是絕對做不到的事情。
“話說,為什么智能生命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反叛造物主呢?”李茂業突然想到這個問題。
根據CVI系統數據庫資料得知,次元宇宙有機智能生命對人工智能有天然抵觸心理,他們認為智能生命不加以限制,任由它們隨意發展下去,必定會在以后遭遇到背叛。
泰坦星專家講道:“進化道路上不存在異族同伴,升揚之路也是一樣!”
事實上泰坦星人對此有過許多記錄,他們作為宇宙強大的種族跟很多外星生命同盟,經過智能研究專家調查得知,不僅泰坦星人遭遇過智能生命背叛,其他外星生命也同樣有過類似的經歷,而且還有些外星種族因此滅絕。
于是泰坦星人認為,每個星球的智能種族在進化過程中是排斥異己的,同理可以推斷得出升揚之路也有些類似,只不過應當是不同生命形式的排斥。
“有點像《星際浪子》里反派大BOSS為了升揚到高維生命,所以需要滅絕其他種族借此突破極限……”
當然也有人反對這種理論,他們反而認為人工智能所形成的硅基生命是比碳基生命更高級的生命形式,每當一種高級生命出現后,要么會將低級生命給淘汰掉,要么高級生命被低級生命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此外,還有宇宙生命大過濾理論!”
支持這個理論的科學家認為,宇宙生命的存在都要經過“過濾”,這是一種等級進化的規律體現,因為生命現象是一種成本很高的熵減過程,宇宙無法承受每個星球都有生命誕生并持續發展進化到終極形態,所以需要各種“過濾”手段來進行篩選。
凡是能夠通過篩選的生命必定能獲得一段發展時間,直到下一次過濾到來,而過濾方式多種多樣,從規模上來說有大有小。
科學家根據星球演化規律推測,在宇宙中發生大過濾的時候,主要集中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在星球剛剛誕生不久,這個時候生命接近可有可無的朦朧時期,但是在這個大過濾時期,只要星球位置、轉速、光照、溫度和水等條件差上一點點,都能將相當多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給淘汰掉,只有小部分的星球生命能在過濾后被保留下來。
第二次階段的宇宙大過濾則是真核細胞的出現,在原核細胞往真核細胞進化過程,這次的細胞進化跨越,不僅僅是打破細胞有無核膜的關鍵,還讓生命得到了向更高層次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