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挖不下去了,火星地表幾萬米下面全都是紅色結晶巖漿,它們是從行星內部涌出來的堅固物質,里面含有大量的鐵元素。
根據專家最新研究發現,火星其實是一整塊巨大的巖石,它的地幔早在很早那次火星文明毀滅時固化了。
因此它沒有像藍星一樣的大陸地殼。
白頭鷹康奈爾大學的專家教授認為,“星球大陸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其過程極為復雜多變,其中還涉及到板塊構造的過程,但是我們在火星地殼中沒有看到由板塊構造或真正的大陸地殼的跡象!”
喵星太空的研究人員使用大陸地殼理論,以此模擬巖漿如何形成火山巖,然后通過一款先進的熱力學軟件,花費了不少時間來推演火星地殼形成的數據。
最后專家們意識到一個簡單的事實,“火星上的大災變不僅讓火星文明毀滅,同時也讓火星內部徹底凝固了!”
他們挖掘時遇到的堅固的晶石,就是巖漿冷卻時產生的晶體,然后這些晶體形成了火星地殼,這是一種堅固的分子晶體,在許多星球上都能夠找到,但是卻從未如同火星那么普遍存在。
“畢竟當初的那次火山噴發規模非常大,它幾乎是星球級現象!”專家分析道。
也就是說,就算挖掘工程組更換地點,恐怕最終還是遇到這層行星殼,它就像是“花崗巖狀”掩飾構成的大陸地殼,類似與桃核殼一樣將星核封在里面。
總而言之,繼續往下深挖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首先,工程進度非常緩慢,而且隨著越是深入越困難,以后每天的進展很可能會是以厘米來計算。
其次,挖掘工作對鉆頭的損耗有點大,就算現在兔子不差錢,但也不能這樣把人力物力往無底洞厘米扔。
于是挖掘方案被暫停下來,然后炮轟地殼的方案重新回到了討論中,大家想要研究一下要如何降低該方案對星球的破壞力。
“根據我們研究發現,這種熔巖晶體在受到巨大的撞擊后,很容易被穿透過去……”專家分析道。
也就是堅固有余而韌性不足,導致火星地殼容易被炮彈打穿,但是這并不是人們炮轟火星的目的,喵星太空想要讓它內部的地幔重新轉動起來。
經過研究發現,只要采用天基武器的方式,在外太空加速巨大的金屬炮彈,讓它像小行星一樣撞擊過去,必定能夠進入星球內部深處。
當這顆超級磁場金屬炮彈接近火星地核時,肯定會因為高壓高溫的緣故而融化,最終變成星球地幔的一部分。
由于它們自帶超級磁場的緣故,因而會對火星的磁場造成影響,很有可能會重新激活兩極磁場,讓地幔開始緩慢轉動起來。
只要地幔一旦轉動,星球磁場就會產生,起初可能會非常微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恢復變強,直到重回歷史水平!
“這個恢復過程可能會非常慢,但是我們可以不斷的發射炮彈去加速,直到它能夠維持星球大氣層為止……”
專家的觀點非常簡單,只要證明了炮轟火星的辦法有效,那么一發不行就來兩發,肯定能夠達到火星重塑的目的。
現在的問題在于,火星在這種炮轟之下會產生多大的震動,如果像李茂業說的那樣子,對人類火星城市的影響不大,那么現在就可以開始了。
兜兜轉轉,結果火星重塑工程回到了最初的方案,但是這些事情對于李茂業來說,并不算什么大事件。
他現在考慮的是超光速技術問題,經過那么多年的技術積累,CVI系統終于顯示出相應的技術節點,那就意味著這方面的科技可以進入到研發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