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形飛船以一個飛快的速度來到某個近星系,觀察了一下這個星系的結構,他估計自己早就偏離了既定軌道很多。
“剛才我不是直線飛行么,怎么會產生出繞了一個大彎的感覺?”李茂業沒有想領航員那么進行冥想,所以搞不明白,自己在現實空間的里方向感完全沒用了。
不過CVI系統的導航沒有問題,當他放開給系統自動駕駛時,沒過多久終于回到了一個熟悉的星系外圍。
“太陽系!”
李茂業一眼就認出人類母星的家鄉,不過此時太陽系整個區域就被籠罩在黑色漩渦之中,如果飛船靠近一些就會遇到同樣的事情,飛船馬上會被彈出亞空間。
“這就是電池造就的空間漩渦嗎?”李茂業頂著那個黑色漩渦看了好一會兒,總覺得這種場景有點像現實空間里的黑洞。
“可問題在于,它的存在并沒有影響太陽系里的任何行星運行,反倒像一個虛影跟太陽系重疊了!”
或許亞空間里的黑洞就像“零點電池”造成的空間漩渦,然后通過汲取亞空間的一切物質,經過轉化后向現實空間里源源不斷的提供。
經過一段時間飛行,李茂業總算看出來亞空間跟現實空間的不同了,事實上亞空間里每一顆星球都對應著現實空間里的星星,只不過壓空間存在極其不穩定的現象。
比如說,李茂業如果不想去亞空間里某個星球時,他要飛過這部分空間距離就很快,面對的亞空間星球就好像螢火蟲大小的光點,根本就沒有星球那么大。
一旦他想要飛到某個星系的星球時,這個星系就會相對飛船變得足夠大起來,與此同時空間也變大了,就像橡皮筋一樣被拉伸了很多。
但是這種拉伸也是有極限的,只不過星系拉伸之后就能讓飛船精準的遷躍到現實空間,這個過程也會變得非常漫長起來。
亞空間里的星系相對位置不會出錯,但是具體的路徑細節卻總是在變化,這就極大影響了亞空間飛船航行精準度,必須得要有經驗豐富的領航員才能在準確的坐標彈出。
“我是想進來看看,現在應該返回人馬星系離開亞空間了!”李茂業這般想著,于是掉頭航行。
當飛船快到人馬星系時,突然看到人馬星系不遠處有一個奇特的地方,那個星系里的星球全都有巨大的祭壇。
“這個星系形狀……看起來好像貓鼠星系!”
李茂業不太肯定地想到,亞空間雖然是現實空間縮小版,可也正因為如此使得亞空間跟現實空間有著很大區別。
不過李茂業不用擔心在亞空間迷航,反正只要迷路了就彈出到現實空間,然后依靠曲率引擎進行超光速航行。
于是他驅使飛船來到這個全都有幾趟的星系中,接著接觸亞空間航行狀態,非常干脆利落的被彈出到現實空間。
返回現實空間后,李茂業首先確認的就是自己的位置,通過飛船上的星圖對比,他發現自己果然飛到了貓鼠星系某個星球軌道上。
“看來這些祭壇應當就是貓鼠星系的文明遺跡,也許是貓鼠外星人的特定文化,所以才會在亞空間里對應的星球建造祭壇。”
為了確認這個發現,李茂業再次啟動亞空間引擎核心晶體,進入了貓鼠星系在亞空間的位置,很快就發現這些祭壇大得驚人,就算是在軌道上眺望下去也能清晰可見。
“奇了怪了,這些祭壇難道真的是貓鼠文明遺跡?怎么感覺以它們的工業實力無法建造那么宏偉的建筑物呢?”
李茂業一邊駕駛飛船接近其中一顆星球,一邊在腦子里思考這些祭壇的目的和作用,難不成真的是紀念貓鼠祖先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