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人家長大的孩子,宋子瑜從小到大都從未高估過自己,這是普通家庭的人一貫的性格,但也給了宋子瑜格外的清醒。
但宋子瑜并不明白自己曾經給荒原帶來了什么改變。
自己為什么會讓人那么多人懷念自己。
作為一個“致力于讓荒原吃飽飯”的人,別管宋子瑜的出發點是什么,但這件事情在宋子瑜的力促下,做成了。
宋子瑜給龍山帶來了的改變。
給荒原帶來了個改變。
讓饑民有機會吃飽飯。
讓普通人有機會啟智。
宋子瑜的一系列的施政方針,都潛移默化的改變了荒原這片土地。
在宋子瑜主政龍山的時候,很多事情只是起了苗頭,未來如何,當時還看不出來。
但當宋子瑜消失以后,當戰爭到來的時候,舞臺中央換了人,什么牛鬼蛇神都能乘風而起,站上舞臺咋咋呼呼蹦跶一圈,然后留下滿地狼藉……這個時候,人們總是非常懷念一些逝去的美好。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譬如虞夏國曾有以為戴眼鏡的長者。
當他竹杖為馬孤身一人從東海市奉詔入京師。
而后又開啟了長達十年的主政虞夏國的崢嶸歲月。
十年間,這位長者留下了什么,當時的人都不甚了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多無知的年輕人,甚至喜歡拿長者異于常人的長相和表情來調侃。
坊間笑稱加一秒。
殊不知……
當那位老人最終駕鶴西去之時,虞夏國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當國運不可避免的開始下行的時候……
人們對那位老人的緬懷和感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了年紀的中年人總是很喜歡憶從前。
那時候,虞夏國人也許很窮,但思想是前所未有的開明,人們的眼中有光,大家還不單純是人礦,不用掏空六個錢包當房奴,不會擔心在學校里突然失蹤,找到的時候內臟被掏空了,也不會擔心討要農民工工資的時候會被指責“惡意討薪。”
那個時代人們堅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相信讀大學就能找到上升渠道,階層固化還遠沒有到盡頭……
只是當時人不知罷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已惘然……等到回憶的時候,虞夏國人最美好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了。
……
魯洪回到了昆山軍隊駐扎的營帳,見到了自己二叔。
魯俊仁,魯威死后便繼承了昆山聚居地首領的職務。
“二叔,我回來了。”魯洪走進大帳。
“侄兒你回來了!我還以為你遭遇不測了!”營帳中的老人宿夜未眠神色緊張。
等見到魯洪,老人這才放松了表情。
隨即,老人沖著魯洪一個勁數落道:“阿洪,我警告過你不要以身犯險,你要是有什么三長兩短,我怎么向你死去的父親交代啊?”
對于二叔的數落,魯洪不以為意,只是興奮說道:“二叔,你猜我在對面見到了誰?”
“你見到了誰?”
魯俊仁好奇問道。
“我見到了宋先生。”
魯洪道。
“哪個宋先生?”魯俊仁問。
“哎,二叔,就是替我爹報了仇的宋子瑜宋先生啊。”
魯洪道。
“什么?”魯俊仁聞言一驚,老邁渾濁的雙眼閃爍著不易察覺的光芒。
魯洪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二叔分享。
聽完了魯洪的話,魯俊仁道:“你說得沒有沒有錯,我們魯家不能對有恩之人落井下石。”
魯俊仁站起身在大帳內來回踱步。
終于,似乎做出了某個決定!
魯俊仁大聲喊道:“來人吶。”
幾名大帳之外的等候的手下隨即進入大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