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凡上完廁所回來,陳家父子已經做好了決定。雙方沒有多費什么口舌,便在合同上簽了字,然后各自保留一份。
高凡擬的這份合同,其實并不嚴謹,無論哪方想鉆空子,都是能夠找到辦法的。高凡的想法,是先簽一個臨時合同,把廠子建起來再說。等撈到第一桶金,雙方都覺得還有繼續合作下去的必要,再找專業人士撰寫更嚴謹的合同,規定好各種責權利關系。
現在企業還不存在,他高凡手里連100塊錢都沒有,說難聽點,就是靠著一張嘴皮子在坑蒙拐騙。這個時候去奢談什么制式合同,列出幾百個違約條款之類的,純粹就是開玩笑了。
其實直到后世,有很多合伙企業在最開始的時候也都沒有嚴格的合同約束,往往是幾個朋友覺得情投意合,就開始做起來了。
有些企業在壯大之后,逐漸明確了合伙人的權責利關系,企業也得以走上正軌。
還有一些則因為早期合同上的破綻,合伙人之間鬧出種種糾紛,最終不歡而散。
其實合作也罷,糾紛也罷,與合同的關系真不大,核心還是在人身上。人有了貪心,再嚴密的合同也是可以找出破綻的。
前一世的高凡并不是一個企業家,不懂得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企業治理體系,只能是憑著自己的想象,擬一份合同出來,作為雙方合作的基礎。
至于說如果因為合同不嚴謹,被對方鉆了空子,自己蒙受了損失,甚至丟掉了整個企業,高凡也并不擔心。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次。
作為一個穿越者,高凡知道,未來40年,中國都充滿著機遇,就算現在錯過了一個機遇,又有何妨
他畢竟還年輕,時間有的是。
收好合同,高凡拿出了自己在家里就準備好的技術資料,交給陳興泉,又給他解釋了其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防污涂料的量產,需要一套簡單的化工流程,所涉及到的設備都是化工廠常見的設備。高凡只要畫出流程圖,寫明各部分的設備名稱,找一家還過得去的化工設備廠,基本上就能夠造出來。
高凡在家里的時候,專門向父親請教了時下各種設備的價格。粗粗算下來,一套設備加上安裝、調試的費用,大約就是10萬元左右。高凡要求陳家15萬的資金,其中包括了前期生產所需要的流動資金。
這套流程不存在高溫高壓的環節,倒也不用擔心生產安全問題。偶爾遇到一些設備故障,以陳興泉的活絡,應當也能找到人來維修。
實在不行,自己不是還幫陳興泉聯系上了鄧有良嗎讓鄧有良從仁橋化肥廠找個機修工過來幫忙也就可以了。化肥廠的設備比防污涂料的設備復雜得多,化肥廠的機修工技術水平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陳興泉翻看了一下資料,心里也有數了,知道這是自己能夠做下來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高凡能夠寫出這么詳細的技術資料,陳興泉就懶得去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