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系里有些老教授研究的課題,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是能夠成為理論前沿的,但要申請經費難于登天。你說的這個課題,對國家來說太遙遠了,所以,至少在20年內,國家是不可能有錢來支持這個項目的。”
“那如果我不需要國家支持,我自己做呢”吳子賢問。
高凡說“你自己做,怎么做你需要做實驗吧,實驗就需要花錢。如果申請不到經費,你就沒有錢,怎么能做得下去”
“這”吳子賢啞了,眼睛里掠過一抹黯然。
“科研不是光有一個想法就夠的,也不是光有一份熱情就夠的。”高凡勸道。
這一刻,他仿佛被楊凱附身了,也萌生出了一種要給小師弟講講人生道理的。吳子賢畢竟只是一個大一的新生,壓根就不知道科研是怎么回事。高凡是個穿越者,是親身參與過許多重大科研項目的。
在高凡參加過的項目中,學術大牛們手上的經費動輒就是幾千萬。一個實驗扔進去幾十萬,大家眼都不眨。
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科研全面發力,成果迭出,sci論文數量甚至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在這些成果的背后,是雄厚的財力在作為支撐。
新世紀之后,國家建了一大批所謂“大科學裝置”,諸如散裂中子源裝置、同步輻射光源裝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都是拿著錢砸出來的。這些裝置很多并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卻是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
說到底,國家有錢了,能夠玩得起尖端的東西了。
而在1982年這個時點,中國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窮國,科研經費數量不敵美國的一個零頭。像楊凱打算做計算量子化學的研究,卻連一臺屬于自己的個人計算機都沒有,只能去和別人搶計算中心的零散機時,憑這,怎么去沖擊國際前沿
吳子賢想做的研究,難度更大,高凡能夠想象得出,那幾乎就是一個無底洞,扔多少錢進去都填不滿。這樣的研究,今天的中國肯定是負擔不起的,這意味著吳子賢根本就不可能做出什么東西來,只能是徒耗青春。
“我跟你說,科研就是燒錢,燒錢你懂嗎”高凡問。
“燒錢你是說紙錢”吳子賢懵懵懂懂地問道。
“什么紙錢,真錢,人民幣,大團結”高凡說,“燒錢,就是拿著大團結往火里扔,一捆一捆地扔。要想做出一個像樣的成果,就得這樣花錢。
“我給你舉個例子,海老師準備搞稀土催化劑的研究,99純度的氧化釔,一公斤是230元;96純度的氧化鏑,一公斤是600元。
“這些還算是便宜的。如果要做釕觸媒的研究,金屬釕的價格差不多要5萬元一公斤,而且要用外匯。
“如果你沒有經費,你準備用你的工資去買這些化學原料嗎”
“那”吳子賢瞠目結舌。
5萬元一公斤的原料,已經超出了吳子賢的想象力。幾分鐘前,他還在為自己一上午賺到10元錢而激動,現在高凡卻在跟他談論5萬元一公斤的原料。,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