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什么一直沒有掌握清洗的技術呢”鄭立農平靜地問道。
他的態度顯示出他對于曹陽成說的情況早有了解,甚至可以猜測他就是沖著這件事來的。
曹陽成面有尷尬之色,說道“鄭部長,這件事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工作中存在不足,次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引進的這套聚酯裝置,技術上已經有些落后了。據了解,這套裝置是岡谷公司在60年代中期開發的技術,距今已經有十多年時間了。”
“這個情況,你們事先知道嗎”鄭立農轉頭向馮連松問道。
馮連松點點頭,說道“這個情況,我們在當初和日方談判的時候,已經了解到了。選擇岡谷的設備,主要是出于價格上的考慮。目前日本的聚酯裝置技術最先進的是流山會社,但他們的設備比岡谷的設備價格上要高出兩成。
“國家從大前年開始壓縮進口規模,給我們的外匯額度限制得很厲害,我們也是權衡再三,考慮到岡谷的設備也是不錯的,所以最終就選定了岡谷。”
“哦,我明白了。”鄭立農應了一句,語氣中也聽不出他的態度。他向曹陽成示意了一下,說道“你繼續說吧。”
“繼續”曹陽成愣了一下。他剛才做了自我批評,又強調了設備本身有些落后,其實已經把原因解釋完了,現在還繼續什么呢
但部長讓他繼續,他總不能啥也不說。他把頭轉向廠里的總工程師柴煥華,說道“老柴,要不你來給鄭部長解釋一下聚合釜清洗的事情吧,技術上的事情,我怕我說不清楚。”
柴煥華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說道“這個問題,剛才曹廠長說過,這套設備的技術相對落后了一些,據我們和國內最近幾年引進的其他聚酯裝置對比,主要有五個方面的不足。
“第一,缺乏有效的液面控制和物料反饋系統,后聚釜液面波動,容易導致釜壁結垢,同時催化劑管道也容易發生堵塞
“第二”
他這一說起來,便開始滿嘴飚技術術語,也不管別人能不能聽懂。高凡坐在最邊上,偷眼看去,發現自己這邊幾個人的表現各不相同
鄭立農低著頭在本子上快速地做著記錄,看他寫字的速度,如果不是在畫豬頭,那么就應當是對柴煥華的講述有所了解的。
馮連松有些心不在焉,估計是聽不懂,同時也不想聽懂。
吳哲夫也在做記錄,但筆尖明顯有些發澀,不如鄭立農了解得多。
最有趣的是潘越,他坐在那里,左顧右盼,時不時看上柴煥華一眼,那眼神里帶著幾分不屑。
“情況就是這樣。”柴煥華結束了關于技術的講述,最后總結道“我們這套裝置,聚合釜的生產周期大約是2個多月,然后就需要進行清洗。
“清洗的時候,需要把聚合釜的彎管拆卸下來,工作強度非常大,而且拆卸的技術要求也比較高。我們的工人向日本技術人員學習了幾次,但還是很難掌握全部的要領。
“每次清洗還是需要日本技術人員親自動手,這就是我們要把他們留下來的原因。”
谷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