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辦事處主任?”
“總裁。”
“譚建軍是副總裁嗎?”
“總裁助理。”
“目前你們有第三個職員嗎?”
“快了快了。”
兩個人笑呵呵地聊著,如以往的聊天方式一樣。
十年前,鮑勃第一次來中國,在春交會上偶然地結識了高凡。從高凡身上,他察覺到了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于是說服了集團向高凡的企業投資,作為集團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嘗試。
在當時,哈奇集團同時下注全球的若干個市場,其中被集團投資部門最看好的是南美市場,其次是東南亞市場,還有印度市場、中東市場等,中國市場是排名比較靠后的。
集團里的青年才俊各自選擇自己主攻的市場,鮑勃選擇了中國,被一些同齡人視為一時沖動的昏招。
畢竟,在那個時候,中國還剛剛開放國門,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管理體制,都被認為是缺乏競爭力的。
從那時到現在,十年過去了。中國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潛力,管理體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是以往那種僵化的模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注意到中國崛起的可能性,學術期刊上已經有人預言21世紀會成為“中國世紀”了。
相反,此前被廣泛看好的南美,在經過了最初的繁華之后,目前已經暴露出了嚴重的危機。哈奇集團的分析部門已經發出了警告,要求盡快收回在南美的投資。因為南美各國目前債臺高壘,卻看不到任何償債能力,財政崩盤將是很快的事情。
東南亞目前倒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經濟增長速度很快,繼亞洲四小龍的稱號之后,又出現了所謂的亞洲四小虎,看上去虎虎生風,活力四現。
不過,小龍也罷,小虎也罷,畢竟都是小經濟體,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陷入瓶頸。中國目前的發展程度不如四小龍,甚至連四小虎都比不上,但勝在規模龐大,哪怕是增長1個百分點,都遠遠超過四小虎的5個點或10個點。
哈奇集團在幾年前就調整了投資重心,確定中國區為首要目標。但一些突發的事件妨礙了哈奇集團向中國進軍的步伐。直到今年,中美關系趨向緩和,集團才重新啟動建立中國區的方案,鮑勃作為已經與中國企業合作10年的資深“中國通”,自然獲得了中國區總裁的職務。
這其實也是哈奇集團在十年前對所有接班人的承諾,誰負責的區域發展起來,誰就有資格成為摘桃子的人。
當年,在大家都不看好中國市場的時候,鮑勃認準了中國市場,這難道不是一種卓越的投資眼光嗎?哈奇集團要選擇接班人,當然是選最有投資眼光的年輕人。
“你帶過來多少錢?不會還是區區5000萬美元吧?”高凡向鮑勃問道。
鮑勃夸張地嘆著氣,說道:“你看,時間過得多快啊。我記得,當年高總到春交會上,穿著一件廣告衫到處推銷,目的只是為了弄到一筆150萬美元的貸款。這才短短十年時間,高總居然連5000萬美元都看不上了。”
高凡呵呵笑道:“那是因為好奇寶寶先生當年投入的150萬美元,現在的市值已經超過5000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