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頓面條,中午一頓面條,晚上……還是一頓面條。
當然,半個月時間,陳龍也不是早上去面攤做工,就操弄院子里的果蔬,無所事事。
他還學習了當前類似繁體字的文字,打探這個世界的各種情況,江城所在江州,江州之上是國號乾的國家,國家皇帝已經十三代,過兩百三十年有六,今上登基十年。
然今上得位不正,當初前皇帝昏庸無能,聽信小人讒言,今上本為閑王,乘勢而起,勤王獲得九五至尊地位。
奈何獲得尊位,這位爺也沒好多少,閑王性子不改,貪圖享樂,造成乾國權相,閹黨把持朝綱,上面有點亂,下面自然就有將亂之勢。
如果不是在江城,陳龍都不敢出去,路上遇上個把個劫匪,那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古代,有言,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他無父無母,本可遨游天地,見識一番,但遠行意味著危險,在沒有自保能力之前,還是不要作死為妙。
在江城,他能夠收集到諸多信息,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白蛟療傷,如果有天材地寶加持,那恢復起來,估計會快速很多。
然而,并沒有,想都不要想。
陳龍窮的叮當響,他起步太低,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不過,白蛟龍敖白跟腳深厚,他有龍珠,能夠幫助自己療傷。
龍珠,是一種了不起的寶物,非蛟龍之屬所能擁有,唯有蛟龍化真龍,完成蛻變,集合全身精氣神,法力,靈氣,天地氣勢,靈機融合為一,才可能擁有龍珠。
敖白之所以有龍珠,也是他父母遺留之物。
古之傳說,關于龍珠的有不少。
“凡珠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云:‘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述異記》卷。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莊子集釋》卷十上〈雜篇·列御寇〉
“七略九流,照龍珠于學海;五車三篋,鳴鳳管于詞林”——《賀周蘭墩升都督障詞引》。
最后這句,是寫西游的大佬吳承恩所述,形容龍珠有聲有色有靈性,不是隨處可見隨地可撿之物,只在“學海、詞林”現身發光。
傳說得自龍頷下或龍口中,故名龍珠。
龍珠也有一說是龍卵,龍戲珠就是龍戲“卵”,表現了龍這種神物,對生命的呵護,表達了古人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陳龍還知道個“吞珠化龍”的傳說,也是鎖龍潭導游所述,傳說有少年在水邊割草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柜生錢。
某財主知道后,帶人來搶珠。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里,卻一不小心咽了下去。
于是口渴求飲,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
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
傳說可能跟敖白擁有的龍珠或許不一樣,但其中透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