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身的感悟,融入到小提琴曲里,并且演奏出來,讓觀眾能夠感受得到。
這就是小提琴家和小提琴手的區別。
莫三簡單,但也不簡單。
其實。
像這種小提琴比賽,還沒有到真正比拼大師級水平的時候。
選手的選擇,通常都是選高難度小提琴曲,盡可能的展現高難度技術,這樣更容易拿高分。
選擇低難度小提琴協奏曲,想要演繹出自身的感悟,以此打動評審,其實難度很大。
由于比賽的規格不夠高,甚至連比賽的評審,都未必能聽得出音符下不一樣的情感。
不過演奏水平并不會因為以此比賽而變低,所以方醒覺得陸湘兒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曲。
即便這首莫扎特的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不能打動評審也無所謂。
這只是一場比賽,不是人生。
方醒看懂陸湘兒的內心之后,緩緩閉上眼睛,安靜的聆聽,手指放在膝蓋上,跟隨著音樂打著節拍。
寧小蕓原本憋著一肚子話想說,但是轉頭看到方醒閉上眼睛聆聽,只好把話憋回去,緊張的看著臺上的陸湘兒。
輕快的小提琴聲,像是清晨迎接晨露的鳥兒,悠揚的鳴叫。
時而在天空飛舞,時而劃過草地。
音符在音樂廳中回蕩,營造出了輕松愉悅的氛圍。
認真聆聽的聽眾,彷佛能看到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正在草地上嬉鬧,追逐著清晨的小鳥,充滿歡快與純真。
聽著聽著,方醒從小提琴聲中,聽出了一絲澹澹的懷念。
彷佛音符中的歡快與純真,是一段回憶,一段塵封在記憶里的往事。
方醒睜開眼睛,盯著舞臺上的陸湘兒看。
只見她閉著眼睛,縱情的演奏,整個人都融入到了旋律里。
而她手上正在使用的小提琴,赫然正是那把爺爺送給的生日禮物,那把被打斷,又修好的小提琴。
這一瞬間,方醒終于知道她琴聲中懷念是從哪來的。
原來她演奏的,就是她記憶中的天真時光,同時也是在懷念那位送她小提琴的老人。
方醒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微笑,為她感到高興。
她已經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演奏中,這是從小提琴手走向小提琴家的路。
這條路未必能走得多高多遠,但只要出發了,那心中的音符就活過來了。
從這一刻開始,她指尖拉出的音符,不再是刻板的曲譜,而是她心中的音符,充滿了回憶與情感。
在藝術領域,機器永遠無法和人相比,就是因為人有情感,每一次演奏都不一樣,而最好的演奏,永遠是下一次。
陸湘兒演奏結束,停頓了幾秒,才放下小提琴,朝觀眾鞠躬。
這時候。
評審席上,傳來了一串掌聲。
并不是每一個評審都鼓掌了,畢竟不是每一個評審都能聽懂這首小提琴曲中的情感。
所有選手都演奏完之后,現場公布分數。
五位評審給陸湘兒的評分,高的很高,低的又低于平均線,最終得分排在第三名。
陸湘兒換回學生裝,從后臺回到觀眾席。
寧小蕓跑上去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拿了第三名,你拿了第三名,期末可以去參加帕格尼尼國際大賽了。”
方醒走上去,稱贊道“恭喜,拉得很好。我聽到了陸爺爺給你的力量。”
陸湘兒聽到這話,頓時愣住,抓著小提琴背帶的手,不由得緊了緊。
這種被看穿內心的感覺,非常奇妙。
她既歡喜,又害怕。
歡喜的是,有人聽懂了她演奏的琴曲。
害怕的也是這點,被人看透了內心。
方醒在看她演奏小提琴的時候,不僅讀懂了她表達的情感,也想到了一首用來參加歌聲第二期競演的歌曲。
一首需要用到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多種管弦樂器伴奏的歌曲。,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