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拍完之后,方醒鼓掌稱贊。
“我看你的電視劇的時候,就覺得你很好,我剛才把真本事都拿出來了,你完全能接住,這樣拍戲是真的舒服。”鄭芝華也非常高興。
她之所以愿意接瑯琊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看過狂飆和偽裝者,覺得和方醒對戲,應該會很好玩。
像鄭芝華這樣的老藝術家,已經不需要為了接戲而接戲。
如果一個劇組的導演,要求她表演的時候收斂演技,那這戲演得就沒什么意思了。
第一場戲,鄭芝華是放開了演,把腦海里關于這場戲要展現的東西,全都放了出來。
原本,她是不確定方醒能不能接住的,但演完之后,她驚訝的發現,方醒不僅能接住,而且對戲的微表情甚至給了她很多驚喜。
“我去看看監視器,老師先休息。”
方醒不確定剛才拍的這條能不能行,因為最后一個鏡頭,其實情緒受到鄭芝華老師的觸動,表現出來的情緒,比預計得要多。
走到監視器前,方醒和張奕高一起看剛才拍的回放。
在最后一個鏡頭,方醒的眼中確實出現了一絲波光,這一點情緒的釋放,不在一開始的計劃中。
因為在這場戲里,主角必須要隱藏“林殊”的身份,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因此,在和太奶奶見面的時候,不能流露出屬于“林殊”的情感。
方醒看完回放之后,卻遲疑了起來。
因為這段看下來,最后那一絲情緒的釋放,并沒有很突兀。
這場戲,鄭芝華老師表現出了疼愛,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在這個時候,主角流露出一點情緒,也是合理的。
“這點情緒不在一開始的想法里。”方醒指著監視器,和張奕高商量起來。
張奕高有不同意見,說道“這覺得這里的情緒釋放,非常好,表演本來就有臨場發揮,情緒到了,有情緒反饋才是對的。”
方醒皺了皺眉,說道“可是梅長蘇有長達十二年的仇要報,內心應該是堅韌的。”
張奕高搖頭“再堅韌的人,也需要有人性的閃光點。我建議保留這一段的情緒釋放。”
方醒倒沒有反對,思考著說道“這條可以先留著。我們再拍一條,后期剪的時候,再做考量。”
本來影視劇的拍攝,就會拍攝很多素材,展現各種表演的可能性,在最后剪輯的時候,再做取舍。
“也可以。”張奕高同意。
于是,場記再次打板,第一場戲又拍了一條。
兩條都非常完美,差別就是第一條方醒釋放的情緒多一些,第二條則是表現得更冷靜,更像一個復仇之子。
在后期剪輯的時候,并不是必須選其中一條,完全可以兩條混剪,達到最終想要的效果。
由于是第一場戲,所以磨合久一點,有可能出現不一樣的火花。
因此,又拍了一條。
三條拍完,方醒和張奕高重頭看完三條原片,覺得都很不錯。
如果是古偶劇的標準,根本不需要拍到第三條,甚至第一條就直接過了。
方醒和張奕高之所以要拍三條,也是想要精益求精。
看完三條原片之后,方醒起身拍拍手“第一場戲拍得很不錯,休息半小時,準備轉場。”
由于方舟文化的劇組已經非常成熟。
請的演員又都演技不錯,所以拍攝過程非常順利。
第一天的戲拍完之后,方醒親自安排保姆車,送鄭芝華老師回酒店。
“鄭老師,你的戲份大概會拍四五天,要是你覺得累了一定要說,我們再做調整。”方醒送她上保姆車的時候,關心了一句。
“不累不累,都是坐著動動嘴皮子,能累什么”鄭芝華精神非常矍鑠,一點都沒有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