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琴音落下,全場觀眾都感到酣暢淋漓。
越是懂音樂的人,就越能感受到這首樂曲中所展現出的音樂造詣。
陸湘兒演奏完,更是感覺自己在演奏上有了一種奇妙的突破,那是一種音樂與靈魂交融的通透感,妙不可言。
演奏結束之后,陸湘兒和樂團指揮一起面向觀眾,鞠躬謝幕。
現場觀眾舉手鼓掌,比之前的節目都要熱烈。
臺下的觀眾里面,除了一部分兩國人員之外,還有一些音樂、文娛領域的藝術家。
其中有一位叫做蘇馬羅科夫的演奏家,已經年過六旬,在音樂圈的地位很高。
而這位蘇馬羅科夫就是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的評委。
由于年紀大了,蘇馬羅科夫平時生活在小鎮里,過著平靜安詳的日子。
這一次是受邀來參加兩國聯誼會。
蘇馬羅科夫在此之前,并沒有聽過梁祝這首協奏曲。
這是第一次聽,聽完之后,十分驚喜,和旁邊的音樂家小聲的議論。
“這首樂曲,我從來沒有聽過,什么時候出了這樣一首優秀的作品”
“這首協奏曲我倒是聽過,在華夏舉辦的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奏過一次。不過,那一次的場地太過空曠,聽感遠沒有這次好。”
交響樂還是要在封閉的空間內聽,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那種震撼之感。
在空曠的地方演奏,效果會差很多。
“這是華夏作曲家創作的協奏曲嗎”
“是的,據說是專門為了這位小提琴首席所作,是一段讓人羨慕的愛情故事。”
“確實很了不起,這位小提琴首席我倒是有點印象,她是不是得過帕格尼尼金獎,還演奏了一首叫做云雀樂曲。”蘇馬羅科夫雖然沒有聽過梁祝,但對帕格尼尼大賽的金獎得主,還是有所耳聞的。
“就是她,她會參加下個月的比賽嗎”
“倒是沒有注意參賽名單上有沒有她的名字。”
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總共要進行三輪。
第一輪的報名選手就有上百人。
即便是評委,也不會去記住每一位選手的名字。
所以蘇馬羅科夫確實不知道陸湘兒有沒有報名下個月的比賽。
“蘇馬羅科夫先生,如果她參加下個月的比賽,你覺得她能拿獎嗎”
“這個演奏水平確實很高,但能不能拿獎,還是要看比賽的情況,也要看對手的水平。”蘇馬羅科夫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畢竟作為評委,需要保持中立,不能提前表現出對參賽選手的偏好。
不過,經過今晚的這場聯誼會演出,他記住了這首叫做梁祝的小提琴協奏曲。
演奏結束,陸湘兒從舞臺上下來,撲到方醒懷里,掛在脖子上轉好兩圈才下來。
方醒在后臺的幕簾后面,伸手指指臺下的一名老先生,說道“那個就是蘇馬羅科夫,柴可夫斯基大賽的評委。待會你要過去和他打招呼嗎”
對于柴可夫斯基、帕格尼尼這樣的國際大賽,選手和評委在晚會相遇,打招呼相互認識,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