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三樂章又是整部作品里,難度相對較大的部分。
陸湘兒在舞臺上盡情的揮灑汗水,將這段樂曲演奏到極致,將最好狀態的演奏技術展現出來。
方醒安靜的聽著每一個音,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就是這個狀態。
只要保持這個狀態,就算成功了。
至于最終得分,那得看大賽評委的主觀感受。
在方醒看來,這已經是陸湘兒的最佳狀態。
最后一個琴音落下。
陸湘兒停下演奏,向觀眾席和評委席略微躬身,然后深吸一口氣,休息片刻,調整狀態,準備第二首參賽曲目。
第二首參賽曲目自然就是梁祝。
這首曲子,陸湘兒已經練成了肌肉記憶。
因為她愛這首曲子。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用這首曲子,在國際賽場上拿獎。
因為這樣拿到的獎杯,不止屬于她一個人,而是屬于兩個人的。
這才是她堅持要用梁祝參賽的原因。
演奏開始,先是交響樂團的弦樂組演奏,鋪墊樂曲的起承轉合。
隨后,主樂器小提琴加入。
旋律輕快、靈動,仿佛在講述兩位少年少女相識相知的故事。
時而有鳥兒鳴叫,時而有泉水叮咚。
仿佛是兩位主人公在踏青嬉戲,感情越來越好。
等到,小提琴開始獨奏。
那婉約風格的琴聲,仿佛在講述一位懵懂少女的心事。
這種氣質婉約的音樂風格,和其他世界名曲完全不同,展現出了東方的文化底蘊。
評審席上。
年過六旬的蘇馬羅科夫面帶笑意,閉眼傾聽著樂曲。
他非常喜歡這首曲子,為此還寫信去討要cd。
一個星期前,他就收到了cd,以及陸湘兒寫的感謝信。
他每天都要聽一遍梁祝,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而且,聽cd的感受,和聽現場演奏,聽感完全是兩種體驗。
所以,他對今天的比賽,非常的滿意。
旁邊的其他評委,都是音樂圈的音樂家,都聽過蘇馬羅科夫寫信討要cd的事情。
有人覺得這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也有人覺得,這事有點丟臉。
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家,竟然去像一個年輕樂手討要cd,而且是千里迢迢的寫信討要,簡直自降身價。
蘇馬羅科夫可不這么覺得,他已經到了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年紀,只要喜歡,種花種草修籬笆,他都自己干。
他覺得梁祝這首樂曲好,但是買不到cd,那就寫信去要。
這是音樂家之間的友誼,沒有丟臉之說。
在評委里,有一位叫做萊蒙托夫的中年小提琴演奏家,和蘇馬羅科夫有點不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