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特效,做得比較一般,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不怎么真實。
特別是和第二部相比,特效差距很大。
當然,這和制作時間和制作成本有關。
因為《流浪地球》第一部制作的時候,劇組非常缺錢。
一開始的投資只有一億多,一億多想拍科幻特效大片,簡直異想天開。
后來是吳京-6000萬出演,才把第一部拍出來。
這個梗,其實是導演郭帆“忽悠”吳京零片酬出演,還帶了6000萬投資進組,給劇組解了燃眉之急。
在拍攝過程中,還出了萬達中途撤資的事情,差點把項目搞黃。
最終《流浪地球》第一部的制作成本是兩億多。
在制作特效的時候,劇組給的價格,差點把特效公司都嚇跑了,因為劇組真沒錢。
也是因為沒錢,所以《流浪地球》第一部的特效確實屬于劣勢。
當然,如果只從性價比角度來說,用這么少的錢,做出這個效果,相當離譜,為此郭帆有了“省錢大師”這個稱號。
但是,有一說一,第一部的特效其實還是有點遺憾的。
因此,方醒要拍《流浪地球》,肯定要把特效做到最好。
而且,特效是給旗下子公司星云特效制作,在制作費用上可以節省很多。
即便如此,方醒還是計劃投資5個億,初步計劃特效制作費用會在2.5億上下。
而星云特效來制作,2.5億的特效制作費用,絕對可以做出市面上3億以上的水準,甚至更多。
5億投資,后期的特效制作已經吃掉一半。
因此,在演員片酬方面,請不了太多片酬高的演員。
……
方舟文化官宣《流浪地球》項目啟動之后,第一時間就官宣了男主角劉培強的演員,就是方醒本人。
在電影里,劉培強是一位父親,同時也是一位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中校軍銜,肩負著人類文明存續的艱巨使命。
如果是五年前,方醒是不敢演這種角色的。
因為父親這個身份,不是靠想象能演出來的,越是當過父親的人,就越清楚。
甚至年輕一點的父親,都領會不到這個身份真正的意義。
方醒也是有了女兒之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個身份背后的含義,也終于有信心演這樣一個角色。
飾演劉培強,方醒也是零片酬出演。
不過,另一個身份是導演,拿7%的頂格分成。
選角開始之后,演員簡歷如雪片般飄到方舟文化的劇組辦公室,堆滿一張桌子。
方醒選演員就三個要求,演技好,能吃苦,片酬不離譜。
當然,如果演技值得起片酬,稍微高一點也可以考慮。
在影視行業,有一些演員的片酬是可以非常離譜的。
日薪200萬起步的大有人在。
不過,方醒不是拍愛情片,也不是拍偶像劇,對于流量明星沒有需求。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娛樂公司把旗下的流量明星推給方舟文化的管理層,希望能有機會出演方醒的新片,甚至主動降薪。
方醒態度和以前一樣,3000萬請一個流量明星?瘋了才花這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