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愁表情平澹看著他們說道:“隨便,不過你們到另外一邊,收拾的時候動靜小點。”
“好的。”
他們到另外一邊開始收拾,升起了火堆,然后開始輕聲細語說話。
“教主這次波斯總教要我們歸還圣火令究竟為何。”
“這些年中原明教勢力微弱,波斯那邊已經想要派人來插足教中事務,這次要回圣火令只是一個借口。”
“原來如此。”
…………
他們說話的聲音很小,莫愁她們并沒有聽到,而楊過卻是完全聽清,心里詫異,原來他們是明教之人。
圣火令原是波斯明教的鎮教圣物,圣火令一向是中土明教教主的象征,見圣火令如見教主。
一條兩尺來長的黑牌每根圣火令上都刻得有文字,六枚圣火令時,但見非金非玉,質地堅硬無比,六令長短大小各不相同,似透明,非透明,令中隱隱似有火焰飛騰,實則是令質映光,顏色變幻。
明教圣火令共十二枚,六枚刻的是武功,另外六枚刻的是明教教規三大令、五小令。這十二枚圣火令乃“山中老人”霍山所鑄,他在其中六枚刻了他畢生武功的精要。
十二枚圣火令與明教同時傳入中土,向為中土明教教主的令符,年深日久之后,中土明教已無人識得六枚圣火令上的波斯文字。中土明教在空白無字的另六枚圣火令上刻了三大令、五小令的中土教規。每一枚令上刻得有不少波斯文字,圣火令乃用白金玄鐵混和金剛砂等物鑄就。
楊過對圣火令上的武功絕學和“乾坤大挪移”很有興趣。
這兩門功法很有特色雖然遠遠不及自己創造的功法,但是可以增加自己武學見識。
此時明教圣女陸煙兒不時偷看著楊過,這也不怪她,誰叫楊過猶如黑夜中的月亮如此明顯。
楊過的氣質是她從未見過的,那種飄然出塵的氣質有些莫名的吸引力。
“法王你看那小子一人擁有四個美若天仙的女人真是讓人艷羨啊。”
“是啊,只是人家俊朗不凡,氣質出塵,你和我這個丑樣子是沒有女人喜歡的。”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了。”
這幾個說話的是明教的右光明使者,四大法王其中三個,明教圣女和明教教主。
這明教高層都出來了這是想謀劃什么大事嗎。
明教的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因此如果皇帝昏庸、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明教必定會起義造反,與一般的江湖門派渴望稱霸,且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不同,明教想要建立一個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
因此明教屢屢遭受到朝廷的鎮壓,而為了躲避官府的圍剿,明教中人行事就難免隱秘,故而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
不過從金庸的知道,直到元朝末期,明教才推翻蒙古韃子,建立了明朝。
也就說之前的明教都沒有什么作為。
現在蒙古韃子直逼襄陽,襄陽城及及可危,而朝廷腐敗無能,民不聊生,所以明教覺得時機已到,所以開始謀劃起義的事情。
這里是金庸構建的世界,并不能直接套用華夏歷史。
楊過根據對劇情的了解大體推測。
楊過一心二用修煉。
而因為這里有外人,所以他們并沒有討論教中大事。
其組織架構自然也與尋常門派不同,中土明教以教主、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為主要架構,其中光明左使統御“天”、“地”、“風”、“雷”四門;“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旗聽從教主指揮。以光明頂為總壇,與光明頂之外天鷹教另設“天微”、“紫微”、“天市”三堂;“神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五壇于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