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佳節了,臨安城內很是熱鬧。
“相公我們晚上要去游街,你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呢。”
“好的。”
“聽說晚上有猜燈謎,相公你要為我們多贏點獎品。”
“嗯。”
看著她們幾個興奮的樣子,楊過也覺得開心。
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急著出門了。
此時外面燈火通明,人流涌動,今晚好熱鬧啊,有才子佳人,有普通百姓,有身穿便衣的官員。
在中秋節有一個很好玩的習俗,就是點燈籠。在中秋節的當天晚上,把做好的燈點上蠟燭,系在竹竿上,然后掛在屋檐或露臺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的館長,還有上年監老的王大人等作為評委,這普通的詩詞肯定入不了眼的。”
“我只是來湊湊熱鬧的,李兄才華風流肯定有機會。”
“哪里,我和你一樣都是湊熱鬧的。”
…………
聽著這些人的說話,楊過坐在旁邊默默看著。
對于才子們的比賽,他是真的沒興趣。
就算詩詞做得好,也不一定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選拔人才都是很重要的一點,而選拔人才的方式不同朝代是不太一樣的,不同朝代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同朝代所設置的考試的科目,考試的形式和考試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
我們宋代的科舉考試,它是分為進士科以及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法、明經各個專科的,然后在進士科又有省試和殿試,這也是層層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
詩賦,經義,論,策四個科目是省試必考的科目。宋代的科舉考試,它是分為三個階段的,發解試、禮部省試、皇帝殿試,這其中發解試是在京由國子監、開封府,在地方則由州郡統一舉行。
其實楊過身為現代人覺得古代的科舉出來的人才都不是國家所需要的。
這些人固然文章作得好,但是對國家的治理沒有實際用處。
此時人已經差不多夠了,花船也開走了。
一群歌姬正在操琴和跳舞,這優美的舞姿確實賞心悅目。
楊過在想如果讓龍兒她們幾個編個舞曲,到時候跳給自己看,那肯定很好看。
歌舞結束后,王大人開始主持這次詩詞比賽。
“各位才子,受柳詩詩姑娘的邀請,本官和三寶書院的院長一起當這場比賽的評委,今晚的考題是成功和失敗。”
所有的才子聽到這個考題都是一臉懵逼,他們以為是吟春花秋月,梅竹菊蘭等……
“大家有一柱香的時間思考。”
卻看大家眉頭緊鎖一副深思的樣子。
時間慢慢流逝,過了好一會才有人開始動筆。
而楊過早已經想好詩詞了,這時候氣定神閑。
眼看香就要燒盡,楊過才開始動筆。
一首詩詞洋洋灑灑寫出來。
有人把楊過寫的拿過去。
楊過看到香燃盡了也沒有幾個人寫出,看來這個考題是有些為難了。
“時間已經到了,那么請大家稍等,我們評價之后自有分曉。”
很多一臉懊悔,有幾個寫出來了心里盼望。
過了好一會,只見王大人再次站了起來。
“現在我就宣讀比賽結果,獲得比賽第一名的是山中客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詩絕對是流傳萬世的佳作,沒想到今晚能夠見證這首詩詞的誕生,我實在喜不自禁。”
“到底是什么詩詞竟然讓幾個評委如此激動。”
“這山中客到底是誰?”
“等下就知道了。”
“真的好好奇到底是什么的詩詞能夠傳世萬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