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片刻之后,關羽便提著華雄的首級回來了。
他驚喜之余,再次將那杯酒送到關羽面前,這一次關羽沒有拒絕,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他從關羽手中接過那個空酒杯,尚有余溫。
從此,那份余溫便一直留在了他的心底。
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他站在遠處觀戰,心里卻為他捏了一把汗。
屯土山之圍,前去勸說關羽投降的張遼帶回了三個條件,他一口答應下來。
只要能將關羽留下,莫說約三事,就是三十事又有何妨?
從此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去金銀珠寶,關羽不肯收,再送去綾羅綢緞,關羽仍是不肯收,直到送去名馬赤兔,關羽才終于收下。
他心中大喜,哪怕只是這點點滴滴的回應。
然而這一切,終究不能阻止關羽離他而去。
白馬之戰,袁紹手下顏良、文丑兩員名將,讓他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他本不想派關羽出陣,因為他知道,一旦給了這個報恩的機會,便會失去最后留住關羽的機會。
可是戰局緊迫,他不得不做出那個艱難的決定。
先斬顏良再誅文丑,仍是那把青龍偃月刀,刀落之處,從此河北再無名將。
可那一刀落下,似乎他們兩人的緣分,也就盡了。
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千里走單騎。
他明知道那些人都是手下人暗地里派去想攔住關羽的,他卻裝作不知。
總有人好言相勸,不該對一個降將如此寬容。
他卻偏要送關羽一世的威名,故意讓天下人都知道,就是你們口中這個所謂的降將,連我曹孟德設下的重重關卡,都無法將其困住。
這件從未跟任何人提起過的事,卻成了他在關羽身上做的所有事情之中,唯一成功的一次。
可為何像關云長那樣的蓋世英雄,卻偏偏要委身于一個販履織席之輩!
這一刻,看著那面關字帥旗,他已分不清自己當年的那份執著是對關羽的愛,還是對劉備的恨。
他點齊兵馬,列好陣勢,關羽要戰,那便戰。
最終死于關羽之手,也許是他這輩子最好的結局。
關羽橫刀立馬,冷眼相向,始終不發一言。
他拍馬走上前去,兩人近在咫尺,關羽卻目光一轉,看向遠處,不再多看他一眼。
他腦中一片空白,似乎是忘了去勒緊手中的馬韁繩,任由胯下的那匹名駒一直向前緩緩而去。
兩人擦肩而過,他無意間看向那柄從來沒有這么近距離看過的青龍偃月刀。
紋絲未動。
他長嘆一聲,似乎這一刻的傷感,比輸掉那場決定未來天下格局的大戰還要難以釋懷。
關羽終究逃不過那份所謂的忠義帶來的良心上的負累,就像他終究逃不過當年的那份執著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