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赫起身走到池塘邊,背手而立,“假如這天底下有一個辦法,既能解決各方的紛爭,又可以不將百姓卷入戰火之中,先生可愿一試?”
魯肅意味深長的看了劉赫一眼,“天機先生不會真的以為,天下大事,像你我這樣坐下來聊上幾句,一切就都可以解決吧?”
劉赫轉過身,笑道:“當然不是,即使是在一個偏僻的郡縣當中,兩個當地的士族為了幾塊田產,也可能會大打出手,甚至打得頭破血流,更何況是爭奪天下。爭天下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這種事誰也改變不了,只不過,我想少死一點人而已。”
魯肅死死的盯著眼前這個面帶笑意的年輕人,“你到底想要什么?”
劉赫平靜道:“我剛剛已經說了,我只是想少死一點人,僅此而已。“
魯肅沉默許久,突然起身抱拳道:“如果這世上真有先生所說的那種辦法,魯肅愿意與先生一起促成此事。”
劉赫神色一正,整了整衣衫,以一種從未對魯肅有過的恭敬態度,躬身施了一禮,“劉赫替天下百姓,謝過先生。”
送別魯肅之時,劉赫第一次將其送到了院外,望著魯肅遠去的背影,愣愣出神。
秋露在一旁笑道:“公子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對那個老實人這么好,他來了這么多次,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公子主動相送。”
劉赫淡淡一笑,沒有說話。
老實人,這就是大多數人對魯肅的印象。
可這個老實人,卻不是個褒義詞,更多的是帶有懦弱、迂腐的含義。
多次討要荊州,卻在劉備的眼淚下屢次無功而返。
諸葛亮出使東吳,是他一直在旁協助,卻始終扮演著一個對一切揮然不覺的配角。
關云長單刀赴會,用手將其提在半空,更是嚇得他魂飛魄散。
這哪里是什么老實人,簡直就是個一無是處的酒囊飯袋!
可這是那個真實的魯肅么?
如果要問整個三國時代,誰是最被后世誤解低估的人,魯子敬若是第二,恐怕其他人誰也不敢自稱第一。
君不見他出身大富之家,從年少時便舍財施糧,周濟窮困,深受百姓愛戴。那時與他并不相識的周公瑾上門借糧,他毫不猶豫的拿出了家中兩倉糧食的其中一倉,慷慨相贈。
君不見吳郡城中,他初見孫權,孫權對其甚為賞識,單獨留他合榻共飲,席間他提出的戰略,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也成為日后東吳最基本的國策,被后世稱為榻上策。
君不見曹操大軍南下,東吳全軍上下一片勸降之聲,是他力挽狂瀾,親自前去聯合劉備共抗曹操,最終成就一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美談。
君不見巴丘城外,他為了大局著想,只身腰掛佩刀與關羽會面,期間他據理力爭,慷慨陳詞,使得關羽理屈詞窮,啞口無言。
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并非關云長,而是魯子敬!
可為何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背負著后世不公的眼光數百年,卻始終鮮有人知呢?
這一切,也許是因為他從來只想天下之苦,卻從來不計身后之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