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一下就慌了神,急忙請那些軍中大佬們商議,最后的結果,當然是北據張魯,東抗劉備,可說起誰領兵的問題,平日里那些好漢最愛提當年勇的大佬們,卻一個個全都合上了雙眼,修起了閉口禪。
在劉璋苦苦勸說之下,這些大佬們總算是開了口,可一個個不是說自己老了,提不動兵器了,就是說自己以前在沙場上受過傷,如今這舊傷未愈,一到陰天下雨就會發作,早已上不得戰場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兩個字,怕死。
他們老的怕死,那幫年輕的武將可不怕,好不容易等到這樣一個機會,當然要借機展示一下自己埋沒多年的才華。
劉璋本來為老將不肯領兵犯愁,現在又為這些年輕武將過于踴躍的態度犯起了愁。
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卻給劉璋出了道難題,一共就那么幾個領兵拒守的關隘,這么多的年輕武將,到底派誰去呢?
最后劉璋一拍桌子,比武!
說起比武,張任是求之不得,若論武功,他在益州,還真沒怕過誰。
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張任果然拔得頭籌,眼看那個白水關守將的職位就要到手邊上了,結果這個時候,那些大佬們又站了出來,開始說三道四。
他們不看好張任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張任最強的并不是兵器,而是拳腳功夫,打仗是兩軍對圓,武將更是馬上作戰,手里就算那條破木頭棍子,那也比赤手空拳要好得多,怎么能將白水關這么重要的地方交給一個只懂拳腳功夫的人呢?
結果最后,白水關守將的職位,就落在了楊懷和高沛兩個人的手里,而張任,則被派往雒城。
劉璋對這樣的安排似乎很是滿意,大佬們也是一歡而散,空蕩蕩的校場上,只留下了張任一人。
張任恨得差點將滿口銀牙咬碎,雒城是什么地方?那不過就是在白水關后一座可有可無的城池,如果白水關守住,那功勞就全都是那兩個白水關守將的,如果失守,作為雒城守將的他,卻會因為支援不及時而受到牽連。
而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自己明明在比武中拔得了頭籌,卻只因自己不像楊懷和高沛那兩個家伙那樣,善于拍那些元老的馬屁,結果就因為拳腳功夫太好這種荒唐的理由,而被派到了雒城。
這份怨念,一直深埋在張任的心底,以至于服用了失心散,心智不清的情況下,這份怨念卻仍然在他腦中揮之不去。
眼下他提出與韓義比試拳腳功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韓義雖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委,可不管怎么說,既然眼前這人還能說話,沒有像那些益州士卒那樣,只會發出野獸一般的低吼,就說明也許還能從他口中,問出些有用的情報來。
張任見到韓義放下了手中的墨刀,二話不說的就沖了上來,一拳就向韓義的面門而來。
韓義沒有像一般人那樣躲閃,而是同樣一拳揮去。
張任再如何,也不過是千回境界,在萬人敵境界的韓義面前,即使是他那碩大的拳頭,也不過猶如稚童一般,軟弱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