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義大叫一聲“不好!”,接著提起墨刀,猛然向鳴鏑瞄準的方向狂奔而去。
對于韓義的這番舉動,士卒們更是大惑不解,他們剛剛已經估算過,明明鳴鏑射向的地方是個空無一人的地方,沒有人會因此而受傷,韓校尉他又為何如此的驚慌?
就在士卒們疑惑之時,卻發現天機先生也和韓校尉一樣,突然加速,向鳴鏑射向的方向飛奔而去。
在士卒們詫異的目光之中,兩人同時奔向了同一個地方。
那是一根旗桿,旗桿頂端,是那面迎風飄揚的旌旗,那面代表著全軍尊嚴的劉字大旗。
兩人幾乎同時抵達旗桿之下,先到一步的劉赫,弓起馬步,兩手在身前交叉,隨后趕到的韓義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躍起,一腳踏在劉赫的雙手上。
劉赫用力向上一抬,便將韓義送上了半空。
韓義這一躍,顯然距離旗桿頂端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身在半空的他,揮舞起手中的墨刀,一下就擲了出去。
圍觀的成都衛頓時目瞪口呆,早在鬼見愁時,那時還被稱為韓家軍的軍中,就有一條鐵律。
刀在,人在。
手中的墨刀,那是大過自己的性命的,除非是死在沙場上,否則手中的墨刀絕不能輕易離手。
而韓義的武功,那些隨其征戰多年的成都衛更是看過了無數次了,哪怕境況再危險,他們也從未見過韓義用過這種擲出墨刀的功夫。
然而就是韓義這明顯是拼盡全力的一擲,最終還是落了個空。
劉字大旗被那支鳴鏑當場洞穿,鳴鏑射穿的地方,在狂風的撕扯下越來越大,最后終于被撕扯的不成樣子,像幾根破布條一樣,在風中不停的搖擺著。
看著被射成這般模樣的劉字大旗,劉赫怒火中燒,雙眼好像要噴出火來一般。
不曾在軍中混跡過的人,不會懂得劉赫的這份憤怒,更不會懂得,那面旌旗的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
沙場上,雙方領軍的武將只是開戰前有著一時的風光,真正開戰之后,雙方惡戰之時,士卒們最關注的不是己方的將領,而是身后那桿大旗。
打仗不是兒戲,戰場也從來不是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的嬉鬧地方,雙方的士卒混戰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混亂的場面遠遠超出常人的想象。
所以武將想在戰場上臨時發號施令,簡直就是癡心妄想,那些所謂的擊鼓助威和鳴金收兵存在的意義,也不過是從未經歷過戰場之人的杜撰罷了,真正能決定士卒在戰場上的進退的,就只有那面高高豎起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