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代表宛城的那塊玉石,一直帶在許褚的身上。
王鐵上陣之前,劉赫特意叮囑,一定要將許褚身上的那塊玉石給帶回來,因為劉赫知道,曹操交給許褚保管的,一定是他所有籌碼之中,分量最重的那枚。
按照劉赫的吩咐,王鐵從之前的九塊玉石中,挑了一塊位于幽州的偏遠地域,將許褚身上那塊刻有宛城二字的玉石,給換了回來。
關于這件事,曹操也只能是白白吃了個啞巴虧。
之前劉赫曾經親口許諾,只拿他九顆玉石,王鐵這一換,劉赫既沒有食言,同時還撿了個大便宜。
之前從曹操那里奪來九顆玉石,之后又從孫權那里搶來了二十四顆,再加上劉赫手中本來的二十顆,此時的劉赫手里,已是有了五十三顆。
這個數字,剛好比之前曹操手中的玉石數量多出了一顆,這讓許多人都不禁在私下里猜測,說不定這根本就是那位天機先生,事先就謀劃好的。
也因為如此,劉赫的天機先生之名,很快便響徹了九州。
各地的坊間,開始流傳一個論調。
這個論調,也引起了各方名士的興趣,甚至有些人已經公然站出來表態,認為當今天下真正能做到洞察天機的,唯有蜀地的那位天機先生一人而已。
至于劉赫當初在襄陽時的另一個外號無賴先生,早已被人們淡忘了。
可無賴就是無賴,哪怕是真的可以洞察天機,卻仍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此時這個無賴,正坐在曹操的府內,悠哉悠哉的喝著茶,臉上滿是幸災樂禍的表情。
會戰結束后,鎩羽而歸的孫權,當天就帶人返回了東吳。
而劉赫不僅沒有回成都,還一路跟著曹操去了許昌。
路上曹操曾多次問起,想弄清楚劉赫到底想要做什么,可劉赫就是不肯說,一路賣關子賣到了許昌。
來到許昌,劉赫便賴著不走了,曹操派人好吃好喝的伺候了劉赫三天之后,劉赫又自己跑到了曹操府上,說是要跟曹操談一筆大買賣。
這筆買賣還真不小,劉赫打算將剛剛到手的宛城,再賣給曹操。
劉赫的開價也著實不低,獅子大開口的要價三千萬兩銀子,這個數字,幾乎等于曹操所有領地加起來半年的稅收。
可考慮到宛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這個明顯是坐地起價的價格,倒也勉強可以接受。
如果舍不得這三千萬兩銀子,許昌的南大門就等于是向劉赫敞開了。
雖說三方已經休戰,但誰也保不齊,不會有人公然撕毀合約,再次挑起事端。
如今劉赫的地盤幾乎可以說是與曹操不相伯仲,萬一劉赫起兵北上,許昌的淪陷,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對于劉赫三千兩銀子的要價,曹操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可讓他接受不了的,是劉赫另外一個附加的條件。
這也是劉赫死皮賴臉的跟著曹操跑到許昌來的原因,他想借著這個機會,再次進入皇宮,覲見當今天子。
宛城重要,那是因為許昌更重要,許昌重要,那是因為許昌皇宮中的那個漢家天子最重要。
這筆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當然比誰算的都清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