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剛才睡過一個時辰的緣故,劉赫整晚都沒有一絲困意,一直守在篝火旁,說是守夜,卻是自顧自的想著心事。
第二天一早,他便早早的叫醒了眾人,熄滅了篝火,銷毀了所有痕跡,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在之后的路途中,劉赫可謂是小心謹慎,一路上再沒有做出什么會引起別人注意的舉動,更沒有再提起黑店的事情。
回到成都,他馬上將三千萬兩白銀悉數放入了官庫,而他自己的天機營,則是一個子也沒有留下。
用宛城換回來的這三千萬兩銀子,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在距離下一場會戰開始的三年時間里,不僅要加強戰力,更重要的,是發展蜀地的經濟。
讓老百姓的日子變得富的稅多了,代玉也就越多,下一場會戰的優勢就更大,這種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
對于那三千萬兩銀子究竟該如何分配,劉赫沒有去管,有諸葛亮在,這種事也用不著他費心。
他真正在意的,是南邊傳來的一個消息。
南疆暴動。
熟讀過三國的他,當然不會對此有何意外,他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只是不知道,到底何時而來。
平定南疆,是為了北上東進的大計,必須要做的事情,只有后方安定,前方的將士才能沒有后顧之憂。
相較絞盡腦汁的去琢磨怎么才能將那三千萬兩銀子都花在刀刃上,劉赫寧可選擇南下平定叛亂。
所以這一次,他再次讓諸葛亮坐鎮成都,而他自己,則親自帶兵踏上了平南的征程。
這次出兵的隊伍中,除了劉赫自己的五千天機營士卒之外,并沒有動用益州守軍的一兵一卒,可整個隊伍的人數,卻達到了一萬多人。
這都要歸功于那些沒有參與會戰的各幫各派,一聽說劉赫要南征,馬上自告奮勇的出人出力,當然,這也是由于劉赫一回到成都,便馬上對那些在會戰中立下戰功的江湖人論功行賞的緣故。
除了金銀珠寶之外,劉赫還將一大塊地盤,分給了那些江湖人所在的幫派門派,這讓那些沒能參加會戰的幫主掌門,分外的眼紅。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能參加會戰,就絕不能再錯過此次南征。
有了之前的經驗,這些幫主掌門也都活泛了心眼,也不再做那些所謂的保留實力的蠢事,派出的全都是本門的精英人物。
要想在江湖占據一席之地,什么最重要?當然是地盤!
要是地盤都被別人分走了,自己留著一堆所謂的青年才俊又有什么用?還不是一樣得和自己一起喝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