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不同,就是兩人手中的兵器,在方天畫戟面前,呂布手中那桿通體烏黑的長戟顯得有些單薄,長戟戟刃處已經被崩開了無數的豁口,眼看就要支撐不住。
王鐵顯然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揮舞起手中的方天畫戟,攻勢更盛,卻遲遲未能得手,兄弟兩人的武藝是同一個人教的,彼此間的一招一式,雙方都了如指掌,想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不太容易。
“你心里還在恨爹?”呂布似乎仍有余力,在抗下王鐵勢大力沉的一擊之后問道。
王鐵手中力道陡然加大了幾分,收回方天畫戟轉眼間又再次揮出,掃向了呂布的身側,怒道:“我沒有爹,只有娘!”
呂布將手中長戟一橫,撥開方天畫戟之后,忽然撥馬向后退了一步,拉開了距離,問道:“那你還認不認我這個大哥?”
王鐵沉默片刻,忽然翻身下馬,將方天畫戟往地上一扔。
呂布愣了一下,繼而會心一笑,如法炮制,也從馬背上翻身而下,扔掉了手中的長戟。
“老規矩,誰贏了就聽誰的。”王鐵平靜的說道。
呂布放聲大笑,興奮道:“好!誰贏了就聽誰的!”
誰贏了就聽誰的,這就是五原草原上的規矩,簡單,粗暴,卻很有效。
無論是兵還是賊,都按照這個規矩辦事,多年來雙方各有勝負,卻始終沒能分出個高下,江山輩有人才出,小小的五原同樣如此,出了位武藝高強的將軍,馬賊就會安生一陣,馬賊中出了個厲害的帶頭人物,官兵也就對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種微妙的平衡維持了許多年,雙方基本處于勢均力敵,直到一戶姓呂的人家來到了五原。
官封越騎校尉的呂原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就擊潰了當時盤踞在五原草原上的幾波馬賊,一時間傳為佳話,而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呂家一門三杰,呂原的兩個兒子更是青出于藍。
長子呂布,自幼神力,九歲時就能摔倒成年男子,十三歲便已在五原再無敵手。
在大哥的光環下,呂家的二子就顯得不那么耀眼,直到他十五歲時,單槍匹馬挑翻了當時勢頭最盛的一波兇惡馬賊,才名聲鵲起,可在那之后便消失匿跡,再也沒人見過他。
從此人們只知道呂家有個呂奉先,再沒人知道,呂布還有個弟弟。
也只有呂布知道,五原最強的那個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他那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呂布的娘是正室,弟弟的娘是妾,這注定是個悲傷的故事,所以當那個常年不得父親歡心最終郁郁而終的二娘死后,年僅十五歲的弟弟一個人跑出去殺了一窩馬賊,將馬賊頭子的腦袋扔在了爹的面前,一句從此兩不相欠,父子恩斷義絕。
弟弟改姓了王,這是他母親的姓氏,臨走那天,呂布追出了三十里路,苦苦挽留,可弟弟還是走了,將那柄只有五原最強之人才配擁有的方天畫戟留給了他,還留下了一場沒能完成的較量。
呂布以為很快就能跟弟弟相見,卻沒想,這一等就等了十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