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義治軍雖然嚴格,卻不是不懂變通的古板之人,招數可以變,甚至可以改,但出招時的動作卻不能馬虎,這才是趙云從韓義那里學來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頭兒,你說誰能贏?”武學修為遠遠不及劉赫的鐘離尋輕聲問道。
“不好說,”劉赫先是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繼而又解釋了一番,“典韋所用的都是些野路子,講究的是簡單有效,而趙云則是完全按照正規的套路去走,有利有弊,不會輕易犯錯,也沒什么出其不意的可能。”
鐘離尋思量片刻,似乎領悟出了一些東西,但又不敢確定,皺著眉頭問道:“頭兒的意思是說,趙云在等典韋犯錯?”
劉赫輕輕點了點頭,眼睛始終沒離開交戰中的二人,說道:“話雖然是這么說,但并不像字面上那樣,趙云就一定有優勢。如果是一般人,恐怕還沒來得及犯錯,就會被趙云一槍挑了,可他現在面對的是實力相當的典韋,而且還是不死之身,想要抓住典韋的紕漏,恐怕趙云還要再撐很久。換句話說,雙方現在拼得不僅僅是力道和速度,心態和耐心才是真正能決定勝負的關鍵。”
鐘離尋雖然武學修為不及劉赫,卻也清楚的知曉劉赫話中的意思,而他要做的,并不是站在一旁替趙云吶喊助威,在拜別了劉赫之后,鐘離尋馬不停蹄的回到了陣中,開始了新的一輪部署。
他從幾處本已經捉襟見肘的戰場上再次抽調出了一批兵力,并讓他們火速趕往趙云和典韋所在的戰場,理由很簡單,一旦趙云敗北,那么這一處戰場馬上就將成為南疆軍隊士氣最高的地方。
鐘離尋無法估算出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抵擋南疆軍有可能發動的最強一波攻勢,因為對方的不死之師的戰力究竟恐怖到何種程度,誰也不知道,作為前線的總指揮,鐘離尋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將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全部派往趙云和典韋交戰的地方。
但是這么做的副作用,就是其他幾處戰場的劣勢將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士卒們得知還有其他戰場戰況更加慘烈時,那種心理上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
鐘離尋生平第一次在兩軍陣前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他幾乎要將兵力的調度精確到個位數,對于一個需要在數十萬人的戰場上運籌帷幄的統帥來說,壓力可想而知。
對于鐘離尋所面對的壓力,劉赫很清楚,卻什么也沒說,這本就該是謀士的職責,就和武將在戰場上要直面生死一樣,無可厚非。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劉赫對鐘離尋的一種信任,那個從秣陵城走出來的讀書人能坐到今天這個前線統帥的位置,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是這位前線統帥有一個隱藏很深的心結,而且還是與天機營的另一位統帥韓義有關。
鐘離尋和韓義一文一武,皆是百年難遇的帥才,更是劉赫的左膀右臂,天機營至今能有不敗的戰績,絕大數的功勞都要記在他們兩人頭上。
在外人看來相得益彰的兩人,其實暗藏著芥蒂,尤其是鐘離尋對韓義,雖然嘴上不說,卻始終無法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