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由檢!如果你認為這名字聽著熟悉,一定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
沒錯!老子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你們亦可叫我崇禎。
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選擇在那棵歪脖子樹上吊死!
一定不會!
“好了!啥也不說了,朕要趕著投胎了!”
…
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
明熹宗朱由校駕崩,朱由檢登基,改元崇禎。
帶著轉世投胎前的部分記憶,以及一些現代人的記憶,朱由檢滿含熱淚,老祖宗的家產現在又都回來了,這一次朱由檢說什么也不打算就這樣輕易把家產讓人。
還有那些閹人,上竄下跳的閹人,朱由檢決定再也不能讓他們太得瑟。
“對!魏忠賢!”
“先拿他祭旗!”
朱由檢第一個想到要殺的人便是魏忠賢。
狠人魏忠賢小的時候家境貧窮,混跡于街頭,大字不識一籮筐,但這廝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他娘的重要的是還迷戀酒色,沒少調戲良家婦女。
后來,魏忠賢賭博大輸后感到很苦惱,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這小子竟然自宮,也不知道是不是練葵花寶典太過入謎的緣故。
不過考慮到剛剛繼位不久,朱由檢還不打算殺了魏忠賢,畢竟還有許多用的著他的地方。
要殺魏忠賢是早晚的事情,暫時把他那顆腦袋留在項上,也只是為了利用他而已,一來可以利用魏忠賢平衡朝內黨爭,二來可以利用魏忠賢肅清異己。
崇禎皇帝當年在煤山吊死,就是后來被順治改為景山的煤山。崇禎皇帝死的時候,文武百官,大臣們大媽們都如飛鳥投林般,一哄而散。但事情有例外,有一個小太監一直陪著崇禎,后來也算是跟著殉葬了。
這個人名字叫做王承恩,同樣是貧苦人家的孩子,差別就是不一樣的大。
王承恩是現在的河北邢臺人,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在他年少時,母親又遭強人欺凌而死。自此他便成了孤兒,又無處寄養,就被送入宮中做了太監。
王承恩因為非常聰明,又很能察言觀色,很會伺候人,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11歲的朱由檢被其兄明熹宗朱由校封為信王,王承恩被派到朱由檢身邊。因此很快就被大太監曹化淳收在名下。
天啟二年也就是1622年八月,11歲的朱由檢被其兄明熹宗朱由校封為信王,王承恩被派到朱由檢身邊。
失意的人不僅多愁善感,也喜歡尋找相似的不幸,小王承恩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