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溫體仁還是周延儒,此刻都不敢說話了。
皇帝問入閣的事情,本該是件好事,但是此時幾個人都不敢再說話了。生怕自己說錯了話,而被喜怒無常的崇禎所冷落。
因為此時的內閣首輔變成了最危險的職業,好比mxg的市長,動不動就被刺殺,比如棒子的總統,其高危程度就不說了。
從天啟元年開始內閣至今已經換了七個首輔。近幾年的首輔個個都是短命鬼。
而崇禎又偏偏非常討厭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等四人。這些人不僅都是魏忠賢的爪牙,人品和能力都很成問題。
如今朝堂之上又無人可選,此時的溫體仁和周延儒還都稚嫩,并不能完全勝任內閣首輔之職,怎么辦,于是崇禎便叫來文官,讓他們互相推薦。
可是哪里推薦的出來,紛紛排擠和打壓對手,根本沒有實話。
既然選不出來,崇禎也覺得省得麻煩,干脆不選了,誰愛當,誰當!名單是推薦出來了,一共有十多個人,可是誰當首輔沒有定下。
議論是議論不出什么結果的,崇禎也沒想讓這些人議出個結果來,問問他們,說破了天,也只是禮貌而已,崇禎恨不能沒有內閣這,什么事都自己說了算。
崇禎爺爺上臺,依靠文臣,尤其是倚重張居正;崇禎哥哥,依靠是內臣,尤其是倚重魏忠賢正。
崇禎呵呵一笑,自問,朕上臺又該靠誰?
事實證明文臣靠的住,母豬能上樹!閹黨靠的住,時光能倒流!
王姚龍是崇禎上臺時的內閣首輔,也是最先提出立崇禎為皇帝的重臣,并且與魏忠賢的主張正好相反。
但王姚龍最終的下場并不好!崇禎畢竟是崇禎,并不會按常理出牌。
魏忠賢必須死,這是鐵定了的事情。
光是立生祠這一件事,就夠砍魏忠賢十個腦袋了。按照劇本,魏忠賢早就該死了,現如今已經多活了長達半年的時間。
雖然對于魏忠賢此輩已經厭惡至極,可崇禎卻只能隱忍,畢竟這廝的黨羽遍地,且盤根錯節,一時很難肅清。
魏忠賢之所以有危害,其本質原因是,其影響大到能夠左右內閣,而內閣的設立又及其的詭秘。
因為誰都知道明朝建立之初并沒有內閣機構,而是承襲宰相制。
那才是正統!可是事情都有例外!
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并親自掌管六部,但是這種局面并沒有一直維續。
建文四年八月,明朝才開始設立一個類似于皇帝秘書的機構,始稱內閣,此時的內閣只有參議權沒有決策權,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官居五品。內閣的首輔則由首席大學士擔任。
朱棣登基以后內閣開始參與機務,隨之內閣的權力逐漸擴大并置于六部之上,成為了國家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中樞,掌管著國家政府機構的行政權。
由于內閣只掌政權不掌軍權,所以內閣實質上就是國家文官集團的代表,到明朝中后期,其行政權力大到可以與皇權抗衡。
內閣首輔雖受命于皇帝,但其也成為了除皇帝以外的國家政府行政權力的最高掌控者。
因為明朝采用內閣制和軍制的分離的政權體系,使得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極為穩定的一個朝代,從未發生過政權內部的戡亂事件。
歷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有哪個皇帝上位,不扶植自己的親信的。只是事情有緩急而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