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之所以黑社會猖獗,是因為離不開官府的庇護。何況天高皇帝遠,豪強們大把大把的銀子,買通了蘇州上上下下的官員,這些官員把持蘇州的政務,讓躊躇滿志的知府鎩羽而歸。
于是乎,要么同流合污,要么灰溜溜的走人,既然不愿意同流合污,又不想灰溜溜走人,最終就變成里外不是人。
蘇州,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團。
十五貫里的明朝蘇州知府況鐘,就是在這樣情況下被派到蘇州的。
他到任后,一些老油條官員以為他一樣可以操縱,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人是不必愛錢的。
頭三天,無論是斷案還是市政,況鐘對他們都是言聽計從。
三天后,他召開大會,一一指出,哪些該否定的便被肯定,哪些該肯定的便被否定,將那些把持政務,肆意枉法的官員送上斷頭臺,并立下官威。
同時,對黑社會進行狠狠的打擊,減少民眾不該負擔的稅負,蘇州逐漸變得和諧。
況鐘把蘇州治理的井井有條,朝廷屢次升遷他的官職,都被蘇州人民攔下來了,一直死在蘇州任上。
他死的時候,除了書籍,身無長物,可謂清廉一生。
況鐘死后,蘇州各地為他建立祠堂,一直紀念他,蘇州的城隍廟,也供奉著他的畫像。
可是,蘇州的和諧,說到底是人治的結果,沒有制度保障,終究是人亡政息。
隨著明朝開始走下坡路,蘇州和其它地方一樣,吏治加速腐敗。
到了明朝末年,閹黨魏忠賢專權,他的親信遍布全國,搜刮民脂民膏,蘇州也不能避免。
當時,蘇州的紡織工業比較發達,可是太監孫隆仗著魏忠賢的勢力,不住加稅,商戶們賺的錢,還不夠稅負。
在葛成領導下,蘇州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稅斗爭。民眾團結一心,狠狠打擊了閹黨的囂張氣焰,他們只殺作惡者,不傷及無辜,用今天的話說是有序斗爭。
江蘇巡撫嚇得手足無措,飛報朝廷委請已升任他職束裝待行的蘇州知府朱燮元平亂。
這個即將離任的蘇州市長路見不平一聲吼:“兵以御外寇者”。
于是力排眾議,堅決反對用兵鎮壓,穩妥地平息了事態。
兵以御外寇者,軍隊,是國家的,是用來抵抗侵略者的,是用來打臉犯上作亂的,但絕不是鎮壓老百姓的!
朱市長深深知道:民眾聚集請愿,只是希望解決稅負高的問題,不是要推翻朝廷統治,屬于改良范疇,給他們解決問題就好了,一味鎮壓,只會加深對立,破壞社會穩定,顛覆朝廷執政的合法性。
葛成挺身投案,要求免及他人。朱市長不僅反對用兵,并且竭力說服上級,不僅免去了葛成的死刑,而且尊重葛成的意見,不旁及一人,不傷害無辜。
他敬佩葛成敢于擔責,舍身取義的賢惠,將葛成改名為葛賢。這樣的市長,千古難找呀,一個封建王朝的市長,喊出軍隊國家化,主要任務是抵御外敵,讓人不得不懷疑他是一個穿越者。
和諧的社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就像餡餅一樣,天上是不可能掉下來的。
民眾的奮起,有良心的官員的大公無私,同情,構成了蘇州的抗暴斗爭史。
五人墓主人,金圣嘆,林昭,蘇州人即使被踩在腳下,也不肯屈服,他們的身后,或遠或近都有正直的蘇州官員的影子。
蘇州還有一個有名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秦淮河。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崇禎邁開了他那矯健的腿,帶著這個世界上頂級的配置,清清爽爽,出發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