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道:“是哪幾大阻礙?”
袁可立道:“乃是山海關、寧遠、錦州的關寧防線。”
崇禎道:“朕早已經接到密報,知曉建奴必然會繞開這幾道防線!”
袁可立道:“故此,建奴若真的想要來攻打京師,恐怕也只是虛張聲勢,或許會借道蒙古!”
崇禎道:“袁軍門所言與朕所想完全一致,朕已經派出特使,出使蒙古,不日便可抵達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
眾大臣皆是驚訝不已,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們眼前的小皇帝腦瓜子怎么那么靈光,居然早早的就有了對策。
原本以為小皇帝啥事不懂,聽聞建奴來攻打京師,只會嚇得命他們這些朝廷的脊梁保衛京師,而此刻一頓飯能夠吃下六碗的劉興祚更是覺得自己有些火辣辣的,也再不敢說飯菜細膩這樣可笑的話,不然便真的成了飯桶了。
“多羅特部?”不少大臣聽到多羅特部這個詞匯都有些懵逼,他們只聽過察哈爾,以及林丹汗,哪里知道多羅特部是什么玩意。
崇禎初年,雖然大明遇到些磕磕絆絆,但土地遼闊,人口眾多的大明在周邊一些小國面前依然是老大哥,這一點有點類似于現在的米國這樣的地位。
劉興祚道:“陛下,原來陛下也聽過多羅特部?”
崇禎道:“國家大事,豈能兒戲?戰火一開,黃金萬兩,朕不得不謹慎!”
劉興祚道:“末將倒是對多羅特部有些了解!”
劉興祚在遼地多年,經常到處走動,對于遼地的風俗頗有了解,也頗有自己的見解。
劉興祚道:“蒙古諸部并不團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然而盡管如此林丹汗已然在蒙古諸部有著較大的影響力,相對于林丹汗所統治的察哈爾部,蒙古其它部族或是誠服或是被吞并,又或者是與建奴連盟,其中關系復雜凌亂。而多羅特部雖隸屬于察哈爾,但多羅特部卻是離我大明最近,故此此部在生活上更習慣于漢人,倒不像是蒙古人!”
崇禎道:“既然向往我中原文化,此番朕派出特使去多羅特部說明其中厲害關系,多羅特部忌憚我大明,只會拿捏。不求他與我大明連盟只盼多羅特部不為虎作倀!”
袁可立,道:“臣以為,建奴雖然氣勢洶洶,但終究只是一方豪強,一時難成大氣!皇太極在蒙古采取的是分化諸部的手段,且屢試不爽,皇太極此人野心極大,斷然不甘于偏居一隅,臣以為建奴的實力遠沒有達到能與我大明全面對抗的程度,此番建奴攻京或許只是試探!”
崇禎道:“建奴興師動眾來京,只是為了試探?若萬一建奴回不去,皇太極豈不是賠死了?”
袁可立,道:“建奴對我大明邊境進行侵擾,搶奪我大明子民錢糧作為補給,此消彼長之間,對皇太極而言說不上吃虧!”
聽袁可立這樣一說,崇禎倒是覺得有幾分道理,道:“建奴搶奪我子民財物,作為其補給和軍餉但也不是沒有先例,其一直如此!”
崇禎頗為痛惜道:“建奴攻城掠地,踐踏我大明子明,搶我大明土地,奸淫我同胞,屢屢犯下滔天罪行,以此來壯大軍隊,朕已經不能再容忍!怎奈我國庫空虛,邊防連連失控,防線縷縷被建奴攻破,終其原因,還是我大明內部的腐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