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明著急的要跳起來,覺得這樣說話實在很累,道:“明人不說暗話,朕想要找你聊聊天,有啥聊啥?這總行了吧?”
聽完王振明的話,狄青卸下的面具,甩開了披頭散發,道:“他娘的…累死老子了!你早說不就完了?這搞得文縐縐的!”
顛覆三觀的畫面被王振明所捕捉到,但王振明卻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道:“大兄弟…俺就知道你和我是一伙的!”
“咱們是同一個系統的!只不過是出場方式不同而已,這就好比是人生,每個人的出場方式都不同,有人年少成名,也有人大器晚成!”
狄青道:“陛下有何煩心事?不知狄青能夠為陛下做些什么?”
王振明剛剛簽下一份這樣大的合同,讓他回到明朝當暴君,啥東西也沒有給,不過給了一個“暴君系統”,雖然對于這個系統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不夠,但也算了解了一個大概。
王振明道:“眼下朕所面臨的局勢非常危急,大明王朝已然是危機四伏,隨時就會有滅國的危險。”
狄青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宋的江山也沒能保住,狄某很難受,不過現在既然答應了人家,只要把事情做好,狄青服從陛下的調遣!”
囚籠是不能束縛住羽翼太過耀眼的鳥兒的,狄青就是這樣的鳥兒,他是屬于戰場的,平淡的生活只會磨滅他的意志。
后金已經占領了遼東的大片凈土,許多城鎮被后金軍所占領,而草原游牧民族的粗獷和野性,是中原文明的中庸和柔弱所不具備的。大明軍中極度的缺少能夠統領千軍萬馬的將帥,培養一個人才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而訓練一個士兵只需要幾個月足以。
王振明朝北而望,眼神里有著一絲不安和膽怯,害怕后金大軍破城而來。似乎看到了烽煙四起的沙場,似乎看到了在沙場上奮戰的士兵。
狄青道:“陛下似乎有心事?可否說來聽聽!”
王振明道:“朕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夠,無法改變越來越糟糕的局勢。”
狄青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寒光閃閃,發出鏘鏘之音,這聲音似乎能夠穿過大漠,飛揚到大漠的上空,去述說那些刀光劍影的沙場舊事。
望著狄青的英姿,王振明眼睛一亮,面露喜色,道:“狄將軍果然威武,若能成為大明王朝武將,者邊關無憂…只可惜!”
王振明長嘆一口氣,道:“只可惜,不過是曇花一現,終究難以留下狄青將軍!”
王振明說完這話,狄青面色一變,提著武器便要出大殿,道:“只需五百人馬,狄青便可收復三城!”
五百人馬,收復三城。這話若是別人說,王振明一定會說他瘋了,可是這話從狄青嘴里說出來,便很值得玩味了。狄青此人不但武藝高超,并且為人非常重義氣,他只所以會從軍便和其性格有很大關系。
狄青出身貧寒,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斗毆,狄青便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
狄青早期是隸屬于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后成為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作戰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斗,中亂箭多達八次。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狄青從一個小士兵開始,經歷過無數次戰,一步一步升上來,狄青攻城無數,能說出此話來,并非只是出于心血來潮。
王振明聽了狄青的話,大受感動,道:“狄將軍若是能夠收復我大明國土,就是我大明王朝的英雄,朕要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為狄將軍建祠!讓大明的子子孫孫都記住狄將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