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視物模糊的縫隙,但見葉適神色沉痛萬分,他嘆道:“納妃是國事,難道朕不知道嗎?朕都暗示了你們,這是朕的私事,但你們居然沒能領會,還要為難,非得逼朕明明白白的揭露私隱。”
說到這兒,葉適一聲重嘆:“也罷,既然說了,索性就說明白吧。”
但聽他接著道:“朕之前不納后宮,不立后,無非是因為剛登基,皇位不穩,朕生怕后宮中多出些勢力,朕無法方方面面顧及到,生出亂子來。但是朕后來去姑蘇微服私訪,掌握了姚司徒所有罪證,除掉這顆大毒瘤,朕便沒那么費精力了。”
“所以,朕那時便想著,等回京后,就選秀納妃,為皇家綿延子嗣。諸位愛卿,你們說,朕是皇帝,朕更是個男人,朕何嘗不想身邊美人如云?可誰知,文宣王昆山行刺,朕逃命之際,跌入長滿荊棘的灌木叢,傷了身子……”
這是實話,就連普通男人都有個三妻四妾的愿望,更何況是皇帝?
葉適越說,面上神色越痛苦,也愈發的難以啟齒,他接著道:“太醫私下里跟朕說,他若是努把力,悉心調理,朕也許還能和皇后得個一子半女,但前提是,一年半載里,為數不多的雨露都給皇后。但是如果朕納妃,長久以往下來,后宮無所出,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朕有隱疾嗎?”
九卿聽到此處,都傻眼兒了,全然沒想到,陛下不肯納妃居然會是這種原因,他們九個人,皆愣愣地看著葉適,完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葉適掃了他們一眼,胳膊支著桌面,伸手扶額,嘆道:“皇后與朕共患難,皇后待朕是十二分的真心,她愿意犧牲自己,陪在朕的身邊,幫朕瞞住這有損顏面的事。倘不得子嗣,朕與皇后便會悄悄過繼有皇室血脈的孩子,記在皇后名下,對外宣稱是皇后所生。”
說到此處,葉適眉心緊擰,搖頭嘆氣:“若是不納妃,朕尚能保全一個帝后情深的美名,若是納了妃,你們叫朕,日后用何臉面去面對天下人?”
九卿聞言,匍匐在地,再沒人吭聲兒,這事兒若是傳出去,皇帝和太監公公一樣,梁朝威嚴何在啊?
說罷,葉適伸出食指,指了指跪在地上的九卿們,無比痛心道:“皇后為朕如此犧牲,你們竟還要讓她背上個狐媚惑主的罵名,你們、你們如何忍心?”
方才叫得最兇的宗正,聽聞此言,眉心不由一跳。
那皇后、皇后豈非是守了活寡?
如此說來,皇后娘娘不僅當初自毀名節隱瞞陛下身份,還昆山救駕,甚至于現在乃至以后,賠上一個女人一生的年華,為陛下瞞住私隱……
可真是個傻姑娘啊?當初就被京城所有人詬病,現在險些還背上個狐媚惑主的罵名。
想通此節,宗正神色間滿是驚訝和欽佩,他忽而道:“皇后高義,皇后高義!”
九卿其余人聞言,也漸漸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忙跟著宗正卿先后贊嘆道:“皇后高義,皇后高義。”
九人贊嘆了一番,葉適抬手示意他們安靜下來,然后懇請道:“還望諸位愛卿,出了御乾宮的門,就將今日的事忘了。”
說到這兒,葉適忽地話鋒一轉,冷聲道:“此事涉及朕的私隱,若是還有除了你們九人和太醫令之外的人知曉,辱朕威名,殺無赦。”
廷尉聞言,忙道:“陛下今日說什么了嗎?沒有啊。我等今日來御乾宮請求陛下納妃,然,陛下與皇后伉儷情深,且陛下不愿勞民傷財,不耽于美/色,不愿納妃。帝后所行,乃、乃我梁朝萬民的表率!實乃百姓之福!”
幾人忙附議:“對,臣附議!”
“臣附議!”
葉適冷冷掃了九卿一眼,又故作為難地問道:“若是日后再有其他官員納諫,朕的威名該如何保全?”
太常卿聞言,忙道:“微臣、微臣回去后就編纂一套《宮墻怨》,將史書中,后宮女子的凄涼生活編纂成冊,贊嘆陛下不納妃的愛民之舉。”
大鴻臚跟著道:“是是是,且還得抓緊寫,廣傳于天下。亦不可忘記皇后為陛下犧牲名節,助陛下登基的高義之舉。”
如此看來,這事兒算是解決了?葉適心下不由冷嗤一聲,腹誹道:一群老匹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1頁/共3頁
買個皇帝揣兜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