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謝謝。”
阿爾伯特坐著馬車前往下一站。
在霧都外的一處莊園,他見到了亞當先生。
“您就是阿爾伯特總裁?您比我想象的要年輕的多。”
亞當正在寫一本書,試圖概括經濟學的一切,很多人不認為他能做到這么瘋狂的事,公司卻全力資助。
簡單寒暄過后,阿爾伯特問了同樣的問題,關于鋼鐵。
當談論到經濟學有關的事后,亞當打開了話匣子,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宏觀和微觀”
當阿爾伯特離開莊園時,他被亞當說服了。
鋼鐵的價格會下降,銷量也會下降。
他也漸漸有些明白,路登先生為什么要資助這些人,哪怕在戰略收縮的情況下,也不肯裁員。
按照雙方簽訂的雇傭合同,在雇傭期間的創作,公司占有一定版權,當然不會全部拿走。
公司沒有全部拿走的原因,并非出于殘留的人道主義關懷,而是這些經濟學家不同意
越是強勢的經濟學家,在談判中占據的話語權越多。
就拿亞當來講,公司每年給他8千鎊的薪水,他則需要每年講兩次課,同時,公司擁有他著作5的版權。
而泰勒?
公司每周給他60鎊,他需要定期匯報鋼鐵價格走勢和預判,他創作的一切都是公司版權,自己只享有著名權。
阿爾伯特的第三站,是一個名叫大衛的經濟學家,算是半個亞當的學生
馬車在各地奔波,阿爾伯特拜訪了一位又一位經濟學家,和不同的人討論不同的話題,收集著繁雜的信息。
有人對未來看好,認為小聯合王國潛力無窮。
有人對未來很悲觀,甚至說出‘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這種話。
阿爾伯特擔任的角色,更多的是傾聽者,他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各種經濟知識,如果涉及到數學公式,阿爾伯特能更輕松理解,其他的則要困難一些。
阿爾伯特有時候也會被弄湖涂。
經濟學和其他科學不同,這里有太多的假設和前提,各種學說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沖突。
阿爾伯特在尋找一樣東西。
…
他想知道,路登先生到底預見了什么,才會做出戰略收縮的決定?
這一日,風塵仆仆的阿爾伯特,結束了對某位經濟學家的拜訪。
對方顯然聽說了阿爾伯特近日的行為,對拜訪也有所準備。
在告別時,對方向阿爾伯特建議,
“阿爾伯特先生,我們這些人,家里永遠有面包,黃油,牛奶在這樣的地方,你找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阿爾伯特站在原地,腦內仿佛有靈光閃過。
這位經濟學家并沒有卓越的口才,傲人的過往,拿得出手的成績阿爾伯特甚至無法記住對方的姓名。
但是,對方卻一語驚醒夢中人。
回到馬車上,阿爾伯特讓車夫去最近的市場。
他險些沒能下車,因為馬車附近圍了太多乞討的孩子。
阿爾伯特費了一番功夫,才走進市場,看到當天的物價。
“牛奶的價格沒有變。”
阿爾伯特對數字很敏感,他確定,牛奶的價格和前些天沒有變化。
但是,他看見一個又一個人提著空桶,失望地離開了市場。
阿爾伯特禮貌問道,“牛奶賣光了嗎?”
“根本沒有牛奶賣!”
阿爾伯特又問道,
“那牛奶去哪了?”
“這我哪知道,你該去牧場問,蠢貨!”
歷史人生模擬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