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推心置腹毫無保留的傳授,讓趙匡胤瞬間理解了這個世界,對于天下興亡有了透徹的了解,世界觀逐漸完善……
許久,柴榮的課講完了,趙匡胤看著自己的手,有些發呆。
他眼眶微紅的看著柴榮,說道:“陛下,我……”
不等他說什么矯情的話,柴榮直接轉身,冷聲道:“該教的我都教你了,趙匡胤,不要辜負我的期待,更不要辜負億萬漢家兒郎的期待。”
說完,柴榮徑直走出崇政殿。
只是,殿門剛剛關上的時候,停在門口的柴榮沒忍住,一口血又咳了出來,比之前的病狀更加嚴重了……
殿內的趙匡胤再也沒忍住,眼淚,落了下來。
他朝著柴榮的方向,跪下磕了三個響頭,而后,他起身,再次看向書架的眼神完全不同了,他拿下一本本書,對照的輿圖,不斷翻看……
柴榮沒有與他說外面的事情,但是,他明白后周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后周,需要他!
……
柴榮與趙匡胤的君臣之義能夠到那種地步,這是天下人都想不到的,諸葛武侯那般的君臣絕唱又如何發生在五代亂世當中?
江山就在那里,誰又忍得住?
唯獨,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柴榮竟然有魄力到,能夠將江山送人……
只為,一個夢想。
大唐確實離開很久了,但是,依舊有無數人記著它,從未忘記那個盛世,從未忘記那個錦繡天唐,從未忘記漢家兒郎站在世界之巔的模樣。
為此,柴榮不惜以江山相送。
為此,李葳蕤不惜背叛大唐……
在車隊從泉州出發,路上宿營歇息的第一個夜晚,篝火旁,李璇璣說了明月宮與玄武司的恩怨糾葛,說了她母親,當初為何會站在后梁那邊。
一百五十年的藩鎮割據,天下對皇權早已失去了敬畏之心。
與其,處在那么一個亂世,讓大唐政權茍延殘喘,讓華夏持續內耗,最終被外族所趁,不如,親手將它毀滅,重新締造一個偉大的帝國,重新恢復盛世。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昔日苦守邊境數十年,埋骨他鄉的英靈,需要有一個交代,需要告訴他們,闊別了兩百年的唐軍,回來了。
要告訴他們,你們所堅守的,就是漢土。
懷著這份偉大,懷著對大唐真正的眷戀,李葳蕤選擇相信自己的夫君,而她的夫君,那個充滿了堅定的書生,也幾乎做到。
唯一失敗的地方在于,朱溫……死的太早了。
如果再有十年,后梁未必不能一統天下,重整山河。
可,朱溫逝去,病前托孤,敬翔為盡君臣之義,只得順從新帝朱友貞的罷免旨意,辭去官職閑賦在家,而后,眼睜睜看著后梁覆滅……
自古,忠義不能兩全。
敬翔,唯獨能做的,只有以身殉國,愧對李葳蕤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