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和青牛分道揚鑣了。
青牛去追李和,尹喜則辭去了函谷關守將的職位,選擇了出世隱居,不同于其他人,聽過道德經后,幾乎忘得一干二凈。
哪怕孔子,也只記得兩成支離破碎的內容。
但是尹喜不一樣,他卻記得,但是,無論他怎么努力的將道德經的內容記錄下來,都做不到,他也無法說出來。
道不可輕傳,在這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并非是尹喜不想把道傳出來,而是上天不讓,至于說尹喜記得全文,而孔子只記得兩成,也不能說明尹喜比孔子強。
只是在道法上,各有機緣。
孔子天縱其才,卻不應在道法上,而是在倫理道德上,尹喜雖然不如孔子那般能夠成為人族大賢,但卻在道法上更有天賦。
只是,尹喜雖然得了道,但卻口說不出,筆寫不下。
他想要保存這份大道,就必須活下去,活到時代再次發生變化,活到……天道關閉,道法能夠斥諸于文字。
……
李和駕車走了半天,大約在一處山野露宿。
先秦時期,差不多就是地廣人稀了,外出趕路,在路上餐風露宿是經常的事情,生了堆火,狐貍哼著歌,烤著干糧。
依照兩人的實力,在野外自然不缺獵物。
但是若非必要,兩人并沒有那個想法,或者說,吃東西也是一種習慣,消磨時間的習慣,狐貍也仙級了,犯不著吃東西。
“給。”
將烤好的,大約是五谷雜糧糅制的窩窩接過,李和輕笑著咬了口,并不嫌棄沒有油水,也不嫌棄狐貍的廚藝大約前世就不大好這件事。
烤焦了許多……
口感方面,這種窩窩頭,大約比嚼木屑要好點,實際上,這已經是很高端的食物了,在這個時代,平民想吃頓干的都難。
李和從周地一路走過來,見識過民生百態的。
生產力低下的先秦時期,活著其實并不算一件多幸福的事情,普通人一年到頭,難得有兩天吃飽飯的日子。
但凡是能吃的,都精細留下了。
可就是如此,也只能保證自己不餓死,貧窮讓其他的需求都成為了奢侈,許多人家,家里真的就半件破衣裳。
其他人,要不就是草裙……
大約,也就是城池里的居民要好一些,也只是一些了。
唯一能夠過上正常生活,不為衣食犯愁的,也就只有貴族了。
先秦時期就如此苦了,再往前數,日子只會更難,也不怪當年那么多人和妖不愿意關閉大道,不愿意朝著歷史的正確方向前進。
因為,實在是太苦了。
如果是洪荒時代,他們有各部正神,能夠調節時令,讓天氣風調雨順,然麥子更好的成長,能夠用法力制作各種東西……
現在,都沒了。
“大概,這是最難的時代吧……”
李和忽然說道,狐貍疑惑的偏了偏頭,咬著焦褐的窩窩頭,一邊吃一邊問道:“公子為什么這么說?現在還成吧?聽說封神之戰之前的時候才慘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