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四節,美國隊打了三分鐘好球。
三分鐘里,他們將分差拉大到了12分。
但當三分鐘之后約老師上來之后,形勢完全變了。
約老師先是弧頂扔進三分,將分差追到9分,接下來在防守時原地起跳,迎著錫安飛過來的扣籃,竟然硬生生蓋掉了錫安的扣籃。
雖然被撞的踉蹌著即將摔倒,但在摔倒之前,他硬生生將球甩到了前場。
助攻他們的得分后衛米西奇快攻打進。
瞬間讓分差回到了7分。
而傲慢的美國隊此時并沒有立馬叫暫停。
他們的主教練史蒂夫科爾覺得他們球隊的個人實力遠超塞爾維亞,憑著他們的個人能力完全能夠解決問題。
但接下來王亞瑟在跳起來搶籃板時,腳踩到了隊友的腳,出現了嚴重的扭傷。
正常情況下,王亞瑟崴腳之后,他也能像王毅一樣做到緊一緊鞋帶,跺兩腳就能繼續上場。
但是這一次他崴腳的角度看起來實在太夸張。
整個右角幾乎是成九十度。
即便他堅持一瘸一拐的想要上場,但史蒂夫科爾還是讓他休息。
王亞瑟離場之后,美國隊的攻擊力就下降了,畢竟王亞瑟是美國隊之中攻擊力最強的那個人。
加強版的詹姆斯,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時候塞爾維亞則采用了聯防策略。
而且他們知道,由于雙方的身體素質差異太大,所以正常的聯防是防不住美國隊突破的。
所以他們會將聯防的范圍縮的很小,大家幾乎都是踩著禁區線去聯防。
這相當于就是明擺著告訴了美國隊,你們想投籃隨便,但想突絕無可能。
而這一招恰恰極大的奏效。
美國隊之前幾乎球球突,體能消耗太大,所以此時在投籃時命中率不高。
而塞爾維亞那邊,約老師站在三分線弧頂做中軸拿球時,卻經常可以把球傳到籃下,讓隊友輕松上籃或者扣籃。
于是分差漸漸的被追到了三分。
直到此時,史蒂夫·科爾才稍微重視了起來。
他撤下了中鋒恩比德上了一個五小陣容。
愛德華茲,莫蘭特,杰倫·格林,塔圖姆,錫安。
眾所周知,史蒂夫·科爾自從那一年憑著五小陣容拿下總冠軍之后,他就極其迷戀死亡五小。
哪怕是后來隨著籃球的發展與變革,五小陣容在很多時候已經被證明有著極大的短板,但史蒂夫·科爾不信這個邪,依然堅持他的死亡五小。
他使用死亡五小由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在沒有追蛋格林的時候,他依然要使用死亡五小。
眾所周知,勇士的體系之中,實際上追蛋格林才是那個核心。
在進攻端他可以作為中軸,能夠站在弧頂策應球,經常傳出很多妙傳。
這對于勇士的傳切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他又能幫助史蒂芬庫里做掩護,給庫里掩護出投三分的機會,有過統計,在勇士隊所有球員中追蛋格林給庫里做掩護時,庫里的命中率是最高的。
在防守端,格林是內線的防守大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