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爺孫離開長安后,李世民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
首先是長孫無忌主持的吏部考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對,以裴寂為首的武德老臣,紛紛上奏,罷免長孫無忌。
但李世民并未妥協,而是強行推進吏治考核,讓各地官吏,紛紛進京。
就此,為犧牲長孫無忌,換一朝新的官吏,埋下了伏筆。
其次是邊境雪災日益嚴重,救災已經收效甚微,不少百姓紛紛涌到邊關,沖擊關卡,為關中之地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這一日,李世民召開朝會,與眾臣商議,是否開關讓災民涌入關中乞食。
只見李世民環顧了眾臣一圈,語氣悵然地道:
“雖然我們提前得知了雪災的事情,但卻沒有想到,雪災的影響會這么大,導致我們救災無力,實乃天不隨我愿啊!”
聞言,大理寺卿戴胄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到了這種地步,歷朝歷代都允許百姓外地乞食,我大唐應當不能例外,盡早開關放人!”
“開關放人,朕不是沒想過,但關中剛剛才穩定下來,若開關放人,導致關中陷入混亂,該怎么辦?”
“這”
戴胄語塞。
卻聽裴寂又接口道:“武德年間,遇到災情是不開的,因為外有強敵,若我們開關了,不止關中會混亂,關外也會有麻煩,萬一東突厥來搶人,又該怎么辦?”
“話雖如此,但若不開關,同樣避免不了麻煩!”
房玄齡站出來道:“現在我們面對的,只是災民,而一旦不開關,災民變饑民,饑民,可容易亂啊!”
聽到這話,李世民頗感無奈,最終還是下令道:“那就開關吧!允許百姓們乞食!”
說完,又想起什么似的,補充道;“雖然朕允許百姓們入關乞食,但并不是不管他們了,戶部也要調集糧食,救濟災民。”
“陛下,如今國庫存糧有限,有一部分糧食,是拿來做戰時儲備的,若調集糧食救濟災民,恐怕.”
說到這里,戶部尚書便沒有再說下去。
李世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然后皺眉道:“那就想辦法,在民間收購一些糧食,救濟災民,否則,朕何以面對他們?”
說完,便不容質疑的擺手:“退朝!”
“酒!朕要喝酒!”
原本不怎么喜歡喝酒的李世民,遇到這么多糟心事,也開始借酒消愁了。
但等了半晌,卻沒有宮侍端酒來,不由怒意升騰。
“酒呢?朕的酒呢?!”
“回,回陛下,您的藏酒,不見了!”
一名宮侍顫顫巍巍地跪了過來。
李世民臉色一沉,就要發火。
然而,門外又傳來一道稟報聲:“陛下,嶺南急報!”
他微微一愣,眉頭大皺:“讓他進來!”
“諾!”
宮侍應諾一聲,很快,一名傳遞消息的人就走了進來,稟報道:“啟稟陛下,嶺南酋長馮盎反叛!”
“什么?!”
李世民吃了一驚。
馮盎其實早就歸順大唐了,但卻不聽從大唐的命令,經常與其他部落互相攻擊。
這在李淵當政的時候,就已經如此了。
而且,大唐也從未得到過他的朝貢。
所以與他相鄰的唐朝各州,紛紛上奏,稱馮盎反叛,請求朝廷下令征討。
但無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面對數十封這樣的奏折,往往都是置之不理。
因為這些奏折,只是說馮盎意圖謀反,并沒有十足的證據。
如今,聽到馮盎已經謀反的消息,李世民覺得,這樣的戰爭,可不能像東突厥那樣,因為國力的原因而放棄。
所以,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便立刻召見了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
“消息你們也聽說了,馮盎的性質屬于反叛,與東突厥截然不同,朕決定,讓江南,嶺南數十州的兵馬,共同出兵討伐馮盎,你們覺得如何?”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