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侯君集忽地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倒覺得,先不論太子插手地方軍務之事,就說太子掌握的這種能快速訓練軍隊的辦法,對我大唐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是啊陛下!俺老程的軍隊,若有太子的練兵之法,戰力肯定翻倍!”
“不錯,俺也一樣!”
“陛下!快將太子召回來吧!”
“陛下.”
李世民看到眾武將如此推崇李承乾的練兵之法,心里也有些意動,但一想到李承乾擁有堪比自己玄甲軍的軍隊,又有些不舒服,于是沒好氣地打斷了眾將;“夠了!都在這瞎胡鬧什么,你們都是我大唐的將軍,難道還不會練兵嗎?”
說完這話,直接宣布了一句‘退朝’,便大步流星的離開了太極殿。
而離開太極殿后不久,他又將房玄齡,杜如晦,李靖,唐儉等人召到了甘露殿。
卻聽他沉沉地道:“關于太子之事,你們如何看?”
“這”
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而后由房玄齡率先開口道:“回陛下,臣也覺得,魏征說的沒錯,只要太子所做之事,符合大唐的利益,沒有違反大唐的法律,朝廷就不用橫加干涉。”
“是啊陛下,如果太子真有一種快速有效的練兵之法,對我大唐來說,是非常有利的,甚至有利于我大唐滅東突厥!”杜如晦附和著說道。
李世民眉頭微蹙,卻沒有表態,而是扭頭看向李靖,道:“李將軍也這樣覺得?”
“不,我并不在意太子的所作所為,而是在想,梁師都已經快滅國了,為何突厥的援軍還沒有來?”
李靖搖了搖頭,然后若有所思地道:“按路程來說,突厥的援軍早就應該來了,是不是其中出了什么變故?”
“這”
李世民遲疑了一下,然后扭頭看向唐儉:“突厥那邊,可有什么新消息?”
“回陛下,臣原本是想在朝堂上奏明陛下的,不過現在正好,其實,臣也是昨晚才接到的消息,突利可汗與摩會大酋長結盟了!”唐儉連忙說道。
李世民等人微微一詫。
卻聽房玄齡道:“就算突利與摩會結盟,也不是頡利的對手,他們這樣做,不是自取死路嗎?”
“中書令有所不知,頡利現在是眾叛親離,他采用了趙德言的建議,要在草原搞什么民族大融合,不僅疏遠了突厥部落,還讓其他部落怨聲載道,爭戰不斷,很多部落都開始背棄他,不聽他的命令了!”唐儉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
李世民等人則滿臉古怪。
這頡利是瘋了嗎?
中原王朝的民族大融合,那是說移植就移植的?
你沒有肉眼可見的好處,憑什么讓人家改風易俗?
要知道,拓跋珪能夠徹底推行‘離散諸部’,完成帝國奠基靠的是什么?
是靠滅燕之后的人口與財富紅利!
即便如此,內部也充滿了大量的權力斗爭。
不是這么輕松的就能從草原部落,轉變為中原的帝國專制的,是需要一代一代,日拱一卒的。
頡利繼承的是他哥哥處羅的汗位,處羅繼承的是他們哥哥始畢的汗位,單單這個‘兄終弟及’的汗位傳遞方式,都不是能輕易改變的。
更何況中原王朝的帝制。
當年拓跋珪為了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子孫,不知道費了多少腦子,又是子立母死,又是早早傳位太子,自己去當太上皇。
就這,北魏還出現了不小的動蕩。
更何況,本就國力下降,遭遇連年雪災的突厥。
頡利這時候改革,無異于自尋死路。
當真是一個敢建議,一個敢聽。
“那是不是說,我們現在可以打突厥了?”李靖忍不住追問道。
李世民等人也把目光落在了唐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