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內,氣氛凝重。
李世民端坐在皇帝寶座上,面色冷峻,目光如炬,將下方的群臣掃視了一遍。
蝗災的影響更甚旱災的影響。
因為蝗蟲所過之處,幾乎寸草不生,顆粒無收,百姓若沒了生計,極易發生農民起義。
這在古代王朝,是經常發生的事。
更何況之前的雪災,旱災,已經讓百姓苦不堪言了,如今又來了特大蝗災,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
所以,當聽到蝗災爆發的急奏時,李世民第一時間就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只見他深吸一口氣,聲音低沉而有力地問道:“河南道蝗災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諸位愛卿,可有應對之法?”
大臣們聞言,面面相覷,一時間寂靜無聲。
過了片刻,戶部尚書韋津向前一步,躬身說道:
“陛下,今年朝廷的賦稅,還沒有完全收上來,前年的賦稅,除了朝廷的必須開支,拿來救助雪災的災民了,去年的賦稅,因為旱災,同樣拿來救助災民了,再加上對突厥的作戰,以及陛下援助古兒汗國的糧食和物資,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足夠的錢糧來救災了!”
他說完,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滿是憂慮。
其他大臣紛紛點頭,臉上也都露出了無奈的神情。
有官吏弱弱的說道:“陛下,自古以來,蝗災都是無法解決的,一般都是讓蝗蟲啃咬一陣后,讓它們自行離去。”
“是啊陛下,蝗蟲乃‘神蟲’,殺不死,也殺不完。”
“這兩年,我大唐歷經了多次災害,實在罕見,估計是‘旱魃’作怪.”
“陛下!依臣之見,大唐接連天災,應該是上天給大臣的懲罰,臣以為,陛下應該下‘罪己詔’,請求上天原諒!”
“陛下,臣等附議!”
雖然唐朝的官吏,還沒有宋之后的朝代,信奉儒教,但漢朝之后的儒家思想,依舊是主流思想。
他們覺得一個國家遭受如此多的天災,就跟遭了天譴似的,極為不正常,這是老天爺對執政者的處罰。
甚至有極端的儒學官吏,認為蝗蟲是‘神蟲’,不能殺掉。
可別覺得古人不聰明,或者糊涂。
其實在唐玄宗以前,很少有朝廷主張消滅蝗蟲的,就算到唐玄宗時期,山東爆發蝗災,當時的丞相姚崇主張消滅蝗蟲,依舊有不少官吏反對抵制。
最后唐玄宗力排眾議,才在山東地區開展消滅蝗蟲的運動。
自此,后代的官府開始設立‘捕蝗吏’這種官職來監控全國蝗災,以達到整治蝗蟲的目的。
而在唐玄宗之前,蝗蟲不能殺,是‘神蟲’的這種觀念,在推崇儒學的官吏心中,可以說根深蒂固。
以至于朝會剛剛開始,氣氛就顯得非常沮喪。
不是消極處理,就是不予抵抗,任憑蝗蟲啃噬百姓莊稼,這讓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大臣,全部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是儒學思想在大唐官吏中占據主流,另一方面是,他們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應對蝗災,并且知道蝗災的可怕。
然而,當李世民聽到有官吏建議自己下‘罪己詔’的時候,心中怒火瞬間就升騰了起來。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國庫空虛,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朝廷養你們是干什么吃的?!”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震得眾人耳朵嗡嗡作響。
但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朝堂上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變得鴉雀無聲。
他不禁咬牙切齒的環顧眾臣,又沉沉地道:“民以食為天,百姓沒有朝廷的糧食救濟,又讓蝗蟲啃咬他們的莊稼,這讓他們怎么活?”
說著,將目光落在剛才那個說蝗蟲是‘神蟲’的官吏身上,槽牙咬的嘎吱作響,額頭上青筋直跳,一字一頓地道:“如果殘害百姓的蝗蟲是‘神蟲’,那爾等不為百姓著想的官吏,又算什么?”
“你們看看你們自己,都說朝廷官吏是百姓的父母官,你們就是這樣對待大唐子民的!?”
“這”
聽到這話,眾臣互相對視,依舊不語。
忽然,大理寺丞崔仁師從隊列中站了出來。
他身著官服,神色鎮定,不緊不慢地持笏道:“陛下,臣倒是有個辦法,可以緩解災情!”
嘩!